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努力學習弘揚焦裕祿同誌的“三股勁”
更新時間:2018-5-15 8:16:08    來源:焦作日報

  編者按 5月14日是焦裕祿同誌逝世54周年紀念日,省委書記王國生在《河南日報》發表題為《努力學習弘揚焦裕祿同誌的“三股勁”》的署名文章,從“親勁、韌勁、拚勁,貫通著共產黨人的人民立場、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培養感情、鍛造定力、擔當使命,是保持‘三股勁’的正確途徑”“進一步激發‘三股勁’,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三個方麵,對新時代如何學習焦裕祿精神進行了深刻闡述。今日本報予以全文轉發,以方便大家學習。

  今天是焦裕祿同誌逝世54周年紀念日。我們緬懷他、敬仰他,最重要的是持續學習弘揚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焦裕祿同誌一直保持的“三股勁”,正是這種精神的高度凝練。

  201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京聽取蘭考縣和河南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情況彙報時,充分肯定我們學習弘揚焦裕祿同誌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幹事業的那股拚勁,使焦裕祿精神煥發了新的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對焦裕祿同誌“三股勁”的概括,昭示了焦裕祿精神的深刻內涵,我們要用心領會、紮實踐行,以此砥礪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親勁、韌勁、拚勁,貫通著共產黨人的人民立場、優良作風、堅定信念

  對群眾的親勁,彰顯的是人民立場。立場問題是根本問題。正是因為焦裕祿同誌立場站得穩,才能和群眾心連心,他的名字才能深深刻在人民心底。焦裕祿同誌在蘭考的475天,一心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他不顧病魔纏身,與群眾一起戰風沙、鬥洪澇、治窮根;大雪封門夜,他訪貧問苦,一句“我是您的兒子”,讓多少老百姓熱淚盈眶。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我們黨來自人民,除了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離開人民,黨的一切鬥爭和理想不但都會落空,而且都將變得毫無意義。人民呼喚焦裕祿,就是在呼喚我們黨同群眾的魚水深情。共產黨員要終身獲得為人民服務的資格書、通行證,就要像焦裕祿同誌那樣,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試金石,把群眾的笑臉作為價值標尺,把與群眾同甘苦作為自覺追求。

  抓工作的韌勁,展現的是優良作風。作風問題關係人心向背。正是因為人民群眾看到了焦裕祿同誌的好作風,才把他看成黨的好幹部。麵對“三害”肆虐,焦裕祿同誌發出了“苦戰三五年,改變蘭考的麵貌,不達目的,死不瞑目”的誓言。他堅信“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靠著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對全縣149個生產大隊中的120多個進行走訪、蹲點調研,對所有的風口、沙丘和河渠逐個丈量、編號、繪圖,闖出了治理“三害”的新天地。焦裕祿同誌抓工作的那股韌勁,不僅感動和教育了群眾,也產生了強大的社會號召力,帶動了廣大人民群眾堅定不移跟黨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馳而不息抓作風建設,既解決了許多過去認為不可能解決的問題,也在全黨樹立了反對“四風”、改進作風的典範。實踐證明,隻有幹部身子沉下去,作風才能實起來。我們要解決前進道路上的矛盾和問題,就要像焦裕祿同誌那樣,練就過硬作風,力戒浮躁、摒棄功利,以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苦幹實幹、久久為功。

  幹事業的拚勁,詮釋的是堅定信念。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總開關”,信念堅定必然對黨忠誠,表現在行動上就是拚命工作。當上級決定派焦裕祿同誌到條件十分艱苦的蘭考工作時,他不僅沒有半句怨言,而且心存感激。他說“我是個共產黨員,隻要黨需要,我就要克服一切困難盡力完成”,並下決心拚上老命大幹一場,改變蘭考麵貌。焦裕祿同誌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天天都在拚,終身都在拚,用一個個行動踐行了入黨誓言。“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職責,才能自覺把個人的命運同黨和人民的事業緊密聯係起來,拋卻自我、登高遠眺、升華境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勝利。長征路上“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饑誌越堅”,背後的支撐是革命理想高於天。和平時期,許許多多共產黨員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非凡壯舉,隻為心中的主義和信仰。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今天,我們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就要像焦裕祿同誌那樣,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追求,“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為推進黨和人民的事業拚盡全力。

  培養感情、鍛造定力、擔當使命,是保持“三股勁”的正確途徑

  對群眾的親勁從哪裏來?關鍵是要培養出和群眾的真感情。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半條被子”的感人故事。長征途中,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看到老人家中沒有禦寒的棉被,臨走時把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給老人。老人說,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這個故事生動彰顯了共產黨人一心一意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梁家河下鄉插隊時,就打下了親民愛民的感情基礎,多少年來,不論在哪裏,我們都能看到他和人民群眾在一起的親切身影。對人民群眾的親勁,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可以裝出來的。隻有長期保持和人民群眾的聯係不中斷,才能贏得人民群眾對你的親近。一旦感情淡漠了,老百姓就會疏遠你。培養同群眾的感情,是終身必修課。要和群眾麵對麵。我們常有這樣的感覺,如果一段時間不到基層去,心裏就空落落的,製定的文件指導性就差。如果經常下鄉入戶,與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不僅會學到群眾語言,掌握做群眾工作的本領,還會找到標杆、找到動力、找到源頭活水。要和群眾心貼心。真正把群眾當親人,為群眾發聲、為群眾代言、為群眾解難,把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群眾的感情傳遞下去,把群眾對黨的感情激發出來。要和群眾實打實。群眾最喜歡實誠人。和群眾打交道,要掏心窩子,態度誠、說話真、辦事實,真正讓群眾感到可信賴,就能產生凝聚力。

  抓工作的韌勁從哪裏來?關鍵是要鍛造出共產黨人的堅強定力。一個人入了黨,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要經受住“爬雪山”“過草地”的考驗,必須有堅強的定力來支撐。現在我們進行新長征也是這樣。比如在抓脫貧攻堅上,習近平總書記每次考察工作都要訪貧問苦,每逢重要場合都要講脫貧攻堅,每遇難事難題都要親自督辦,這就是共產黨人的堅強定力。想一想,如果我們都能保持抓常抓細抓長的韌勁,還有什麼硬骨頭啃不下,還有什麼工作幹不好呢?有一個故事始終讓我難忘。我到海拔3860米的青海油田調研時,在石油工人中遇到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女同誌,我問她為什麼到這裏工作,她說她的姥姥姥爺、父親母親在油田幹了一輩子,作為“油三代”的她,繼續從事石油事業感到很幸福。心有定力,才能篤行致遠。定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來自於實踐的曆練和升華。要穩得住心神,麵對各種誘惑和名利得失時,始終保持平和心態,經常掃掃心靈上的灰塵,始終守住底線。要站得牢腳跟,認準了的事情,心無旁騖、一幹到底,不達目的不罷休。要撲得下身子,真抓實幹,踏實工作,從小事細節做起,抓緊每一天、幹好每件事。

  幹事業的拚勁從哪裏來?關鍵是要增強忠誠使命的自覺擔當。我們黨的使命,是為中華民族謀複興,這是黨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為了實現這一偉大夢想,無論麵對怎樣的苦難、經曆怎樣的風雨,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始終矢誌不渝、勇往直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上世紀60年代,林縣縣委書記楊貴為了讓老百姓喝上水,帶領全縣人民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氣概苦幹十年,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1500公裏的“人工天河”紅旗渠。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堅定和執著,不是自發產生的。對黨員幹部來說,強化使命擔當,要培植精神家園,從《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汲取力量,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要強化黨的意識,時刻想著自己是黨的人、黨派出的代表,黨叫幹啥就幹啥,黨叫去哪兒就去哪兒,始終為黨勤奮工作;要砥礪意誌品質,敢於挑起重擔,敢於克難製勝,敢於奮勇爭先,在奮鬥中鍛造自己。

  進一步激發“三股勁”,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大事,使命十分光榮,任務也十分繁重,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能不能做好這種準備,能不能跨過前進中的一個個坎,離不開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支撐。焦裕祿精神同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一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讓中原更加出彩,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河南的時代考卷。把這份考卷答好,離不開焦裕祿同誌的“三股勁”,這是河南的寶貴財富,是我們的底氣所在。蘭考這個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持續弘揚焦裕祿同誌的“三股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麵貌發生了質的變化。蘭考能做到的,其他地方也能做得到。學習弘揚焦裕祿同誌的“三股勁”,關鍵是要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結合起來,同推進中原更加出彩的宏偉事業結合起來。要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親勁有了,就會始終把民生、民想、民怨放在心上,主動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住最需要關心的群體。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讓群眾經常看到變化、感受到幸福。要一步一個腳印地把工作向前推進。韌勁多一點,心浮氣躁就會少一點,工作才會抓細抓實,就不會有“現場成秀場”的假調研,“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的麵子工程,“兵馬未動、經驗已出”的急躁心理。要圍繞持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著力”、打好“四張牌”等重大要求,凝神聚力抓落實,既立足當前,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又著眼長遠,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河南。要敢於擔責擔難擔險。回顧近年來我省的發展,“三區一群”等國家戰略規劃和平台獲批實施,空中、陸上、網上“絲綢之路”加快建設,形成了不少亮點,創造了新的優勢,這都是廣大幹部群眾擔當作為打拚出來的。幸福生活不會從天而降,需要去奮鬥、去拚搏。要敢於擔責,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問一問分內事做好了沒有,想一想責任盡到了沒有。要敢於擔難,在改革發展主戰場、服務群眾最前沿建功立業。比如在精準脫貧上,如期兌現承諾,需要我們攻城拔寨,攻克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難中之難、堅中之堅。要敢於擔險,麵對重大考驗挺身而出,關鍵時刻豁得出來、頂得上去,不找借口、隻找辦法,哪裏最危險最艱苦就爭著去哪裏,真正做到入黨時宣誓的那樣,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王國生

文章編輯:殷愛萍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努力學習弘揚焦裕祿同誌的“三股勁”
2018-5-15 8:16:08    來源:焦作日報

  編者按 5月14日是焦裕祿同誌逝世54周年紀念日,省委書記王國生在《河南日報》發表題為《努力學習弘揚焦裕祿同誌的“三股勁”》的署名文章,從“親勁、韌勁、拚勁,貫通著共產黨人的人民立場、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培養感情、鍛造定力、擔當使命,是保持‘三股勁’的正確途徑”“進一步激發‘三股勁’,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三個方麵,對新時代如何學習焦裕祿精神進行了深刻闡述。今日本報予以全文轉發,以方便大家學習。

  今天是焦裕祿同誌逝世54周年紀念日。我們緬懷他、敬仰他,最重要的是持續學習弘揚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焦裕祿同誌一直保持的“三股勁”,正是這種精神的高度凝練。

  201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京聽取蘭考縣和河南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情況彙報時,充分肯定我們學習弘揚焦裕祿同誌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幹事業的那股拚勁,使焦裕祿精神煥發了新的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對焦裕祿同誌“三股勁”的概括,昭示了焦裕祿精神的深刻內涵,我們要用心領會、紮實踐行,以此砥礪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親勁、韌勁、拚勁,貫通著共產黨人的人民立場、優良作風、堅定信念

  對群眾的親勁,彰顯的是人民立場。立場問題是根本問題。正是因為焦裕祿同誌立場站得穩,才能和群眾心連心,他的名字才能深深刻在人民心底。焦裕祿同誌在蘭考的475天,一心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他不顧病魔纏身,與群眾一起戰風沙、鬥洪澇、治窮根;大雪封門夜,他訪貧問苦,一句“我是您的兒子”,讓多少老百姓熱淚盈眶。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我們黨來自人民,除了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離開人民,黨的一切鬥爭和理想不但都會落空,而且都將變得毫無意義。人民呼喚焦裕祿,就是在呼喚我們黨同群眾的魚水深情。共產黨員要終身獲得為人民服務的資格書、通行證,就要像焦裕祿同誌那樣,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試金石,把群眾的笑臉作為價值標尺,把與群眾同甘苦作為自覺追求。

  抓工作的韌勁,展現的是優良作風。作風問題關係人心向背。正是因為人民群眾看到了焦裕祿同誌的好作風,才把他看成黨的好幹部。麵對“三害”肆虐,焦裕祿同誌發出了“苦戰三五年,改變蘭考的麵貌,不達目的,死不瞑目”的誓言。他堅信“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靠著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對全縣149個生產大隊中的120多個進行走訪、蹲點調研,對所有的風口、沙丘和河渠逐個丈量、編號、繪圖,闖出了治理“三害”的新天地。焦裕祿同誌抓工作的那股韌勁,不僅感動和教育了群眾,也產生了強大的社會號召力,帶動了廣大人民群眾堅定不移跟黨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馳而不息抓作風建設,既解決了許多過去認為不可能解決的問題,也在全黨樹立了反對“四風”、改進作風的典範。實踐證明,隻有幹部身子沉下去,作風才能實起來。我們要解決前進道路上的矛盾和問題,就要像焦裕祿同誌那樣,練就過硬作風,力戒浮躁、摒棄功利,以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苦幹實幹、久久為功。

  幹事業的拚勁,詮釋的是堅定信念。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總開關”,信念堅定必然對黨忠誠,表現在行動上就是拚命工作。當上級決定派焦裕祿同誌到條件十分艱苦的蘭考工作時,他不僅沒有半句怨言,而且心存感激。他說“我是個共產黨員,隻要黨需要,我就要克服一切困難盡力完成”,並下決心拚上老命大幹一場,改變蘭考麵貌。焦裕祿同誌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天天都在拚,終身都在拚,用一個個行動踐行了入黨誓言。“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職責,才能自覺把個人的命運同黨和人民的事業緊密聯係起來,拋卻自我、登高遠眺、升華境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勝利。長征路上“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饑誌越堅”,背後的支撐是革命理想高於天。和平時期,許許多多共產黨員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非凡壯舉,隻為心中的主義和信仰。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今天,我們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就要像焦裕祿同誌那樣,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追求,“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為推進黨和人民的事業拚盡全力。

  培養感情、鍛造定力、擔當使命,是保持“三股勁”的正確途徑

  對群眾的親勁從哪裏來?關鍵是要培養出和群眾的真感情。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半條被子”的感人故事。長征途中,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看到老人家中沒有禦寒的棉被,臨走時把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給老人。老人說,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這個故事生動彰顯了共產黨人一心一意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梁家河下鄉插隊時,就打下了親民愛民的感情基礎,多少年來,不論在哪裏,我們都能看到他和人民群眾在一起的親切身影。對人民群眾的親勁,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可以裝出來的。隻有長期保持和人民群眾的聯係不中斷,才能贏得人民群眾對你的親近。一旦感情淡漠了,老百姓就會疏遠你。培養同群眾的感情,是終身必修課。要和群眾麵對麵。我們常有這樣的感覺,如果一段時間不到基層去,心裏就空落落的,製定的文件指導性就差。如果經常下鄉入戶,與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不僅會學到群眾語言,掌握做群眾工作的本領,還會找到標杆、找到動力、找到源頭活水。要和群眾心貼心。真正把群眾當親人,為群眾發聲、為群眾代言、為群眾解難,把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群眾的感情傳遞下去,把群眾對黨的感情激發出來。要和群眾實打實。群眾最喜歡實誠人。和群眾打交道,要掏心窩子,態度誠、說話真、辦事實,真正讓群眾感到可信賴,就能產生凝聚力。

  抓工作的韌勁從哪裏來?關鍵是要鍛造出共產黨人的堅強定力。一個人入了黨,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要經受住“爬雪山”“過草地”的考驗,必須有堅強的定力來支撐。現在我們進行新長征也是這樣。比如在抓脫貧攻堅上,習近平總書記每次考察工作都要訪貧問苦,每逢重要場合都要講脫貧攻堅,每遇難事難題都要親自督辦,這就是共產黨人的堅強定力。想一想,如果我們都能保持抓常抓細抓長的韌勁,還有什麼硬骨頭啃不下,還有什麼工作幹不好呢?有一個故事始終讓我難忘。我到海拔3860米的青海油田調研時,在石油工人中遇到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女同誌,我問她為什麼到這裏工作,她說她的姥姥姥爺、父親母親在油田幹了一輩子,作為“油三代”的她,繼續從事石油事業感到很幸福。心有定力,才能篤行致遠。定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來自於實踐的曆練和升華。要穩得住心神,麵對各種誘惑和名利得失時,始終保持平和心態,經常掃掃心靈上的灰塵,始終守住底線。要站得牢腳跟,認準了的事情,心無旁騖、一幹到底,不達目的不罷休。要撲得下身子,真抓實幹,踏實工作,從小事細節做起,抓緊每一天、幹好每件事。

  幹事業的拚勁從哪裏來?關鍵是要增強忠誠使命的自覺擔當。我們黨的使命,是為中華民族謀複興,這是黨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為了實現這一偉大夢想,無論麵對怎樣的苦難、經曆怎樣的風雨,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始終矢誌不渝、勇往直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上世紀60年代,林縣縣委書記楊貴為了讓老百姓喝上水,帶領全縣人民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氣概苦幹十年,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1500公裏的“人工天河”紅旗渠。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堅定和執著,不是自發產生的。對黨員幹部來說,強化使命擔當,要培植精神家園,從《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汲取力量,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要強化黨的意識,時刻想著自己是黨的人、黨派出的代表,黨叫幹啥就幹啥,黨叫去哪兒就去哪兒,始終為黨勤奮工作;要砥礪意誌品質,敢於挑起重擔,敢於克難製勝,敢於奮勇爭先,在奮鬥中鍛造自己。

  進一步激發“三股勁”,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大事,使命十分光榮,任務也十分繁重,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能不能做好這種準備,能不能跨過前進中的一個個坎,離不開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支撐。焦裕祿精神同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一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讓中原更加出彩,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河南的時代考卷。把這份考卷答好,離不開焦裕祿同誌的“三股勁”,這是河南的寶貴財富,是我們的底氣所在。蘭考這個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持續弘揚焦裕祿同誌的“三股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麵貌發生了質的變化。蘭考能做到的,其他地方也能做得到。學習弘揚焦裕祿同誌的“三股勁”,關鍵是要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結合起來,同推進中原更加出彩的宏偉事業結合起來。要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親勁有了,就會始終把民生、民想、民怨放在心上,主動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住最需要關心的群體。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讓群眾經常看到變化、感受到幸福。要一步一個腳印地把工作向前推進。韌勁多一點,心浮氣躁就會少一點,工作才會抓細抓實,就不會有“現場成秀場”的假調研,“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的麵子工程,“兵馬未動、經驗已出”的急躁心理。要圍繞持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著力”、打好“四張牌”等重大要求,凝神聚力抓落實,既立足當前,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又著眼長遠,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河南。要敢於擔責擔難擔險。回顧近年來我省的發展,“三區一群”等國家戰略規劃和平台獲批實施,空中、陸上、網上“絲綢之路”加快建設,形成了不少亮點,創造了新的優勢,這都是廣大幹部群眾擔當作為打拚出來的。幸福生活不會從天而降,需要去奮鬥、去拚搏。要敢於擔責,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問一問分內事做好了沒有,想一想責任盡到了沒有。要敢於擔難,在改革發展主戰場、服務群眾最前沿建功立業。比如在精準脫貧上,如期兌現承諾,需要我們攻城拔寨,攻克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難中之難、堅中之堅。要敢於擔險,麵對重大考驗挺身而出,關鍵時刻豁得出來、頂得上去,不找借口、隻找辦法,哪裏最危險最艱苦就爭著去哪裏,真正做到入黨時宣誓的那樣,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王國生

文章編輯:殷愛萍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