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時政特稿丨中央一號文件裏的“土特產”
更新時間:2023-2-17 16:13:22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如何做好“土特產”文章?近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對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專章部署,重點在彰顯特色、產業融合、優化布局、聯農帶農等方麵下功夫。

“土”,從一方水土中找鄉土資源;“特”,打造特色、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產品;“產”,尊重產業發展規律來建產業,打通產業鏈條。

“土特產”三個字,大有文章可做。

延安的蘋果為什麼這麼紅?

“陝北的氣候、光照、緯度、海拔等非常適宜發展蘋果種植”。

2022年10月,在陝西延安南溝村果園,習近平總書記同老鄉們親切交流,並采摘了一個紅紅的大蘋果。

正值金秋,果園一片豐收景象。總書記指出,大力發展蘋果種植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這是最好的、最合適的產業,大有前途。

△2022年10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溝村考察。

人們常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從東北平原到黃土高原,從水田、旱田到山地,不同氣候、土壤、水源孕育了獨特的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因地製宜,保護好土特產的“土味”,農產品的競爭力才能強。

△2022年10月,果農在延安市洛川縣阿寺村一處果園采摘。

隨著時代的發展,鄉村不再是單一從事農業的地方,其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日益凸顯。

形形色色的農副產品、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都是鄉村很吸引人的地方,也是鄉村產業發展的獨特土壤。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實施鄉村休閑旅遊精品工程,推動鄉村民宿提質升級。

做好“土”字文章,不僅靠打造特色農產品,還可以打開視野,用好鄉土優勢資源,發展生態旅遊、民俗文化、休閑觀光等。

“真是令人驚奇!小米粉搞出這麼大規模的產業來,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總結。”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柳州螺螄粉生產集聚區,考察了解螺螄粉特色產業促進就業、帶動農民增收等情況。

總書記點讚的柳州螺螄粉,正是依靠特色口味,抓住了大家的胃。

△2021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柳州螺螄粉生產集聚區,了解螺螄粉生產情況。

螺螄粉所需的竹筍、豆角、木耳、花生等配料,原材料就來自柳州農村地區。在廣西柳州,米與螺的結合由來已久,起初隻是當地人飽腹的日常飲食。近年來,憑借獨特的味道,這碗小米粉迅速“出圈”,從路邊攤變身“網紅”食品。

在“特”字上做好文章,重在突出地域特點,體現當地風情,打造特色、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產品。一方麵,要弄清本地家底,哪些有優勢、需發揮,哪些有潛力、可培育。另外,在產品上追求“錯峰頭”,在品質上追求“獨一份”。

△2023年2月8日,工人在柳州螺螄粉生產集聚區一生產車間包裝產品。

很多農產品最初的產值都不大,但恰恰越是小體量的時候越要做精,贏得口碑。

“繼續支持創建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中央一號文件給鄉親們吃了“定心丸”,增添更多信心。

在山西大同,黃花種植已經有600多年的曆史。

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大同考察調研時,一下車就直奔田間,深入了解當地黃花產業發展情況。

村民們興奮地向總書記講述著近年來的新變化,“原來不敢多種,現在基地辦了加工廠,烘幹、加工、儲藏、銷售都不愁了,黃花越種越多,收入也越來越多”。

△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大同市雲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同正在勞作的村民們親切交談。

考察見聞給總書記留下深刻印象,在當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回憶道:

“今年我在陝西秦嶺山區一個村看到,山溝溝裏小木耳做成了大產業。我在山西大同也看到,圍繞小黃花建成大基地,成了當地帶動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

同時,總書記深刻指出:

“從全國麵上看,鄉村產業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主要問題是規模小、布局散、鏈條短,品種、品質、品牌水平都還比較低,一些地方產業同質化比較突出。”

總書記強調,要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拓展鄉村多種功能,向廣度深度進軍,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

時隔兩年,2022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明確指出,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如今,大同種植黃花的農民有了共享冷庫,新鮮黃花可以保存更久。以鮮黃花為原料製作預製菜品的企業也落戶大同,全市增加了多家黃花產品線上配送和線下直營店,黃花全產業鏈產值由2020年的18.4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超40億元。

△山西大同,黃花標準化生產車間。

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中央一號文件給出“路線圖”和“施工表”:

在縱向上,貫通生產、加工、銷售,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培育發展預製菜產業,提升淨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促進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

在橫向上,融合農業、文化、旅遊,加快發展麵向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現代鄉村服務業,鼓勵發展鄉村餐飲購物、文化、體育、旅遊休閑、養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務,推動農村由賣產品向同時賣服務轉變。

做好“土特產”文章,一幅鄉村振興的新圖景呼之欲出。


文章編輯:施筱雯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時政特稿丨中央一號文件裏的“土特產”
2023-2-17 16:13:22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如何做好“土特產”文章?近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對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專章部署,重點在彰顯特色、產業融合、優化布局、聯農帶農等方麵下功夫。

“土”,從一方水土中找鄉土資源;“特”,打造特色、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產品;“產”,尊重產業發展規律來建產業,打通產業鏈條。

“土特產”三個字,大有文章可做。

延安的蘋果為什麼這麼紅?

“陝北的氣候、光照、緯度、海拔等非常適宜發展蘋果種植”。

2022年10月,在陝西延安南溝村果園,習近平總書記同老鄉們親切交流,並采摘了一個紅紅的大蘋果。

正值金秋,果園一片豐收景象。總書記指出,大力發展蘋果種植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這是最好的、最合適的產業,大有前途。

△2022年10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溝村考察。

人們常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從東北平原到黃土高原,從水田、旱田到山地,不同氣候、土壤、水源孕育了獨特的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因地製宜,保護好土特產的“土味”,農產品的競爭力才能強。

△2022年10月,果農在延安市洛川縣阿寺村一處果園采摘。

隨著時代的發展,鄉村不再是單一從事農業的地方,其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日益凸顯。

形形色色的農副產品、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都是鄉村很吸引人的地方,也是鄉村產業發展的獨特土壤。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實施鄉村休閑旅遊精品工程,推動鄉村民宿提質升級。

做好“土”字文章,不僅靠打造特色農產品,還可以打開視野,用好鄉土優勢資源,發展生態旅遊、民俗文化、休閑觀光等。

“真是令人驚奇!小米粉搞出這麼大規模的產業來,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總結。”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柳州螺螄粉生產集聚區,考察了解螺螄粉特色產業促進就業、帶動農民增收等情況。

總書記點讚的柳州螺螄粉,正是依靠特色口味,抓住了大家的胃。

△2021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柳州螺螄粉生產集聚區,了解螺螄粉生產情況。

螺螄粉所需的竹筍、豆角、木耳、花生等配料,原材料就來自柳州農村地區。在廣西柳州,米與螺的結合由來已久,起初隻是當地人飽腹的日常飲食。近年來,憑借獨特的味道,這碗小米粉迅速“出圈”,從路邊攤變身“網紅”食品。

在“特”字上做好文章,重在突出地域特點,體現當地風情,打造特色、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產品。一方麵,要弄清本地家底,哪些有優勢、需發揮,哪些有潛力、可培育。另外,在產品上追求“錯峰頭”,在品質上追求“獨一份”。

△2023年2月8日,工人在柳州螺螄粉生產集聚區一生產車間包裝產品。

很多農產品最初的產值都不大,但恰恰越是小體量的時候越要做精,贏得口碑。

“繼續支持創建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中央一號文件給鄉親們吃了“定心丸”,增添更多信心。

在山西大同,黃花種植已經有600多年的曆史。

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大同考察調研時,一下車就直奔田間,深入了解當地黃花產業發展情況。

村民們興奮地向總書記講述著近年來的新變化,“原來不敢多種,現在基地辦了加工廠,烘幹、加工、儲藏、銷售都不愁了,黃花越種越多,收入也越來越多”。

△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大同市雲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同正在勞作的村民們親切交談。

考察見聞給總書記留下深刻印象,在當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回憶道:

“今年我在陝西秦嶺山區一個村看到,山溝溝裏小木耳做成了大產業。我在山西大同也看到,圍繞小黃花建成大基地,成了當地帶動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

同時,總書記深刻指出:

“從全國麵上看,鄉村產業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主要問題是規模小、布局散、鏈條短,品種、品質、品牌水平都還比較低,一些地方產業同質化比較突出。”

總書記強調,要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拓展鄉村多種功能,向廣度深度進軍,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

時隔兩年,2022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明確指出,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如今,大同種植黃花的農民有了共享冷庫,新鮮黃花可以保存更久。以鮮黃花為原料製作預製菜品的企業也落戶大同,全市增加了多家黃花產品線上配送和線下直營店,黃花全產業鏈產值由2020年的18.4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超40億元。

△山西大同,黃花標準化生產車間。

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中央一號文件給出“路線圖”和“施工表”:

在縱向上,貫通生產、加工、銷售,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培育發展預製菜產業,提升淨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促進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

在橫向上,融合農業、文化、旅遊,加快發展麵向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現代鄉村服務業,鼓勵發展鄉村餐飲購物、文化、體育、旅遊休閑、養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務,推動農村由賣產品向同時賣服務轉變。

做好“土特產”文章,一幅鄉村振興的新圖景呼之欲出。


文章編輯:施筱雯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