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他累計自費投入超過18萬元,行程1萬多公裏,編寫宣傳歌曲10餘首,順口溜、打油詩300多首,張貼反邪教宣傳標語500多條,製作反邪教宣傳小展板400多張。他的先進事跡被中國關工委、《人民公安報》、《四川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報道,先後被評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四川省優秀老幹部”、“四川好人”、省市十佳“五老”、“廣元市首屆法治人物”。2015年,他被評選為四川省“十大法治人物”,成為評選活動中年紀最大的一位。
他就是蔣作林,退休前是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的一位普通民警。
蔣作林
“美麗的誤會”走上誌願反邪教之路
蔣作林1999年後當起了反邪教自願者。中等身材、精神矍鑠、頭發雖已花白,但典型的二八分頭被梳理得整整齊齊,與人交談時總是笑容滿麵。初次見到蔣作林,很難想象他已經有78歲了。
“我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心情好,身體就好,精神也好,當然顯年輕了。”當被問及“保養秘訣”時,蔣作林這樣打趣。蔣作林口中所說的“喜歡的事”,其實就是他退休20年來一直堅持在做的反邪教宣傳。
“當時,是我自己誤會了,他們叫我發揮餘熱,幫助搞搞反邪教宣傳教育,我想退休之後也沒有多少事情,所以當場就答應了下來。其實我以為是要給錢,但礙於麵子又不好意思問。後來側麵打聽,才知道原來是‘義務勞動’。”憶起當年自己之所以會成為一名反邪教誌願者,蔣作林笑稱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蔣作林向參觀者講解蔣作林把反邪教展板放在鬧市區供群眾觀看
朋友眼中的“傻”老頭
“捐款幾大萬,經常補破爛;說你是傻子,你說是奉獻。”朋友見蔣作林樂此不疲的做著“傻”事,便編來順口溜嘲笑他。
要開展反邪教宣傳,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錢從哪裏來?蔣作林沒有多少積蓄,他就將自己珍藏的一些紀念品拿到百貨商店低價處理,將賣得的1200元錢作為誌願反邪教宣傳的“啟動資金”。
一開始,蔣作林的做法遭到了老伴的強烈反對,因為老伴沒有工作,老倆口都靠著他為數不多的退休金生活。“她說她的,我做我的,久了習慣了,後來還能得到別人的誇讚,她便不再阻攔。”蔣作林解釋。
為了確保宣傳資料的製作更新和交通費用,蔣作林每月精打細算著為數不多的退休金,一部分照顧體弱多病的老伴,一部分用於家庭生活開支,節約下來的資金基本都用來進行義務反邪教宣傳。20年來,蔣作林舍不得去茶樓喝一杯茶,下一回館子,買一件新衣服、一雙鞋,所以才有人給他編了那段順口溜。對此,蔣作林則笑道,“我雖然物質生活貧乏些,但精神財富非常富有,退休後還能為社會幹點好事,這一生就沒有白活!”
隨著新的政策和法律在不斷完善更新,蔣作林製作的展板數量至今已超過100張。
蔣作林把反邪教展板放在鬧市區供群眾觀看
“約法四章” “強”老頭20年義務宣傳800餘場
剛開始,蔣作林每個星期到縣城的學校去進行一次義務宣傳,2000年以後,便有一些學校、單位主動聯係他去。為了不將義務宣傳做成“生意”,也為了將反邪教宣傳從根本上做好,蔣作林跟自己“約法四章”:不吃別人飯、不要別人錢、不用別人車、不給別人添麻煩。
到偏遠的鄉鎮去宣傳,他就自費租車;在城區宣傳,他就自己騎著三輪車到宣傳點。那些年,有一個場景經常“上演”,那就是在宣傳活動後,當邀請方四處尋他吃飯時,他早就一個人悄悄溜到了場鎮上的小吃店裏吃上了一碗米粉或麵條。
說起蔣老先生的“強”勁兒,黃洋小學的母老師深有體會。有一年冬天,天氣異常寒冷,蔣老一大早就自己租車來到學校,擺展板、發資料、辦講座,一直忙到下午五點過才結束。學校看他太辛苦,就想付他一點報酬,他卻說:“我是自願來的,你如果給我拿錢的話,就是看不起我這個人,也看不起我搞的這個防邪宣傳!”母老師介紹,“當時天快黑了,蔣老先生堅持不收錢,我們就想留他吃頓晚飯,誰知他還是堅持不吃,出了校門後自己掏錢吃了一碗麵!”
“如果從書本上把法律條文搬下來跟人講根本沒人愛聽,特別是中小學生更不易接受,所以我就把案例編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並在其中穿插法律條文,這樣大家就很愛聽。”除了快書詞外,蔣作林用打油詩、順口溜、三句半、塔詩、菱形詩等配上照片來製作展板,圖文並茂地向老百姓講述。
孩子們在蔣作林的反邪教展板前駐足
蔣作林還將宣傳的觸角延伸到了街道、社區和農村,他創作了《勸官》《反邪教》等打油詩,部分打油詩還被中央和地方媒體發表。20年來,他深入街道、社區、單位、企業、學校、鄉鎮、農村等地已開展義務宣傳800餘場次,他走遍旺蒼縣66所中小學校,最遠的一所學校距旺蒼縣城80餘公裏。開辦防邪宣傳專欄400多期,製作發放防邪宣傳資料7萬多份……
蔣作林現在已經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了
“我之所以能在這條路上一直堅持著,那位的哥的話給了我莫大鼓勵。”2011年的一天,蔣作林從廣元南河打車到利州廣場去領獎,當的哥知道蔣作林的身份後,馬上說昨晚在電視上看到他了,並連聲說他是好人,應該向他學習,下車時不要他的車費。“雖然隻有區區8元錢,但讓我體會到願意做好事的人還是多,我並不是孤立無援。”蔣作林說,也正是這一次經曆,才讓他更加堅定了繼續作義務宣傳的決心。
蔣作林確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正因為他的堅持,感動了身邊的朋友和同事,讓他的義務宣傳陣地不再是他孤身一人。
曾經嘲笑他的朋友 如今也來給他做幫手
“讓我沒想到的是,曾經嘲笑過我的朋友竟然也加入了我的隊伍。”讓蔣作林感動的是,一位同事也想參與進來,但因年紀大了腿腳不便,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便讓自己的孫子加入到了隊伍中。
“每當我聽見台下掌聲不斷,孩子們不停喊‘蔣爺爺,再講一個故事’時,心裏就像吃了蜂蜜那樣甜,而且最享受的就是孩子們給我戴上紅領巾的那一刻。看到那些純真的笑臉,我還有啥理由不堅持下去?”
蔣作林告訴筆者,雖然年紀大了,但一定會繼續堅持下去,“生命不息,宣傳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