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專題製作 > 開展四城聯創 共建美好家園 > 正文

新聞專題製作

十大基礎設施重點項目之城區河道綜合治理——
串珠成鏈 圓夢“水鄉”

更新時間:2020-6-9 9:50:34    來源:焦作日報
  “依水而生、臨水而居”的理想生活在焦作市民的心裏曾經是一個夢。

  說起以前城區的河道,市太極體育中心附近的居民王先生皺起了眉頭。在2016年以前,他家門口有一條河叫甕澗河,可當時就是一條很窄很淺的臭水溝,垃圾遍布,汙水橫流,河邊都不敢站人,臭氣熏天。由於城區內汙水管網體係不健全,焦作的河道曾經是汙水直排的主要通道,這樣的黑臭水體城區有14條,總長53.8公裏,其中建成區內長46.3公裏。這些河道成了市民的心頭之痛。

  2016年,為了解決群眾的“痛點”,讓人民滿意,我市向黑臭水體宣戰,市委書記王小平掛帥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在市領導的帶領下,市住建局作為項目建設實施單位,在環保、水利、規劃等十幾家職能部門和各城區密切配合下,訂計劃,列台賬,理思路,倒排工期、現場督導、穿插推進、合並招標、掛圖作戰、齊頭並進。市委、市政府將城區河道綜合整治項目列入全市十大基礎設施重點項目進行建設,彰顯了市委為焦作變身“夢裏水鄉”的堅強決心,又為整體推進項目實施製定了具體步驟。

  第一步,編製方案,描繪“水鄉”藍圖。高起點、高標準編製《焦作市水生態體係規劃》《焦作市黑臭水體整治規劃實施方案》《焦作市城區黑臭水體整治項目河道景觀規劃及設計》整治規劃方案。

  第二步,控源截汙,告別黑臭水體。2017年,我市共投資6.8億元,征遷70萬平方米,建設七大截汙管道工程,敷設截汙管道43公裏,整治沿河排汙口近600處,使黑臭水體了無影蹤。2019年年底,國家生態環境部和住建部認定焦作全部消除黑臭水體,焦作徹底告別黑臭水體。

   第三步,示範整治,讓市民目睹整治效果。開工建設總投資約3億元的城區河道綜合整治示範段——李河(南水北調截洪溝—新河)綜合整治工程,河道開挖、岸線修複、引水補源、生態綠化,一步步呈現在市民麵前。

  第四步,“四河整治”,水生態模樣初顯。治理總長度14.49公裏,總投資約12.78億元,預計可增加綠地麵積87萬平方米,防洪能力可提到50年一遇。整治後的河流水係相通,清澈的南水北調供水將讓它們熠熠生輝。

  每一步都是那麼艱難,每一步卻又步履鏗鏘。“夢裏水鄉”“懷川水鄉”一步步從文字裏從畫裏變成了現實。

  “真不敢想,甕澗河也有碧波蕩漾、兩岸綠樹成蔭這一天!”王先生感慨地說,不遠處的甕澗河(新月鐵路—新河)綜合整治工程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來年的春天,水光瀲灩、風光旖旎、芳草萋萋、成片怒放的櫻花將會吸引更多的市民。

   記者6月1日先後走訪了白馬門河(人民路—普濟河)綜合整治工程、普濟河(新月鐵路—新河)綜合整治工程、城區河道整治工程、李河示範段綜合整治工程、甕澗河(新月鐵路—新河)綜合整治工程現場,每個建設工地都是一派繁忙景象。市住建局局長孫菊梅在施工現場立下“軍令狀”:“作為河道綜合整治工程牽頭單位,我們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克難攻堅,搶工期,抓質量,保證按時間節點完成任務,確保李河示範段跨人民路和豐收路的兩座橋10月1日建成通車,確保白馬門河、甕澗河、普濟河工程年底前(除新河農場和融通公司占地外)完工,為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宜居才能宜業。隨著我市生態水係建設的加速推進,“依水而生、臨水而居”的理想生活也逐漸成了現實。

記者 朱曉琳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文章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