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專題製作 > 開展四城聯創 共建美好家園 > 正文

新聞專題製作

焦作的美,漾在群眾的笑臉上……
更新時間:2020-8-25 9:22:09    來源:焦作日報

  龍源湖小區內,工作人員正在給居民宣傳垃圾分類對生活環境的改變。
  

記者 吉亞南 攝

  一小區居民說:“垃圾分類,讓咱的生活更有品質!”
  

記者 吉亞南 攝

  市民高先生帶孫子從公廁走出來。


  記者 吉亞南 攝

  民主路夜景。

記者 吉亞南 攝

  也許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幸福的模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幸福不管以什麼模樣出現,總讓人有很舒心的感覺。

  這種幸福的感覺,生活在焦作的人尤為強烈——經過近幾年持續開展的“四城聯創”工作,城市環境越來越美,街道通暢了、門頭招牌變靚了、城市夜景變美了,環衛公廁既有顏值又有品質,生活垃圾分類還是全省的示範市……在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中,焦作入圍。

   “市委、市政府近幾年深入推進‘四城聯創’工作,改善了城市環境,提升了城市品質,增強了城市經濟競爭力,真真切切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連日來,記者在采訪中不斷聽到群眾發出如此感慨。生活在這樣的城市,美!

  環衛公廁,比家裏的都好

   8月23日,市工業路與建設路十字口西南角一處街心遊園內,一些早起的市民在晨風中鍛煉身體。“老張哥,現在的環衛公廁,可比咱家裏的都好啊!”一位70歲左右的老大爺從遊園一側的公共衛生間走出來,對正在健身器材上鍛煉的另一位老大爺說。

   “可不是嘛!咱焦作這幾年一直搞創建,別的咱不說,就這街頭的環衛公廁,那可是一年一個樣,裏麵隔斷間用的板材、感應式水龍頭等,可真比咱家裏的都好。”被稱為老張哥的老大爺說。

   據介紹,“四城聯創”工作開展以來,市城管局在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與服務水平,讓城市更加便民、更加有溫度上做文章,在做細、做精、做實上下功夫。其中,2018年以來,該局共投入2400餘萬元,在城區新建、改造公廁110座,新建垃圾收集站44座。

   為答好“公廁革命”這張民生答卷,該局不僅在速度上爭先,還在質量上爭優——從公廁的內外兼修、改善如廁環境的“環境革命”入手,公廁設計風格多樣化,在品位上整體包裝,內部環境整潔無異味;從完善公廁設備、突出人性化的“功能革命”入手,在硬件上提檔升級,在功能上補充完善,在人性化上下功夫等,極大地方便了老、弱、病、殘人士如廁;從提升公廁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的“管理革命”入手,實行“一人一廁一管理”,公廁全天24小時免費開放,實行掛牌和責任公示製度管理,不斷提升環衛公廁管理水平。

   2018年以來,該局共與150家符合對外開放條件的沿街單位,簽訂內部廁所對外開放協議,引導沿街單位內部廁所免費開放,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如今,在焦作隨便走進一個環衛公廁,裏麵的環境都如老張哥說的那樣!

   城市街頭,處處都是風景

   “焦作沿街的店麵門頭招牌整齊劃一,獨具特色,統一中彰顯不同的風格。”

   “真別說,焦作的城市管理工作科學高效。對於地攤經濟,焦作城管部門規範並繁榮百姓經濟的舉措,不僅服務了民生,還保障了城市生活秩序的正常開展。這,才是用“繡花精神”管理城市!”

   “你看焦作的街道,整潔、靚麗……”

   一些外地客人在我市城區參觀後,紛紛發出上述感慨。他們既驚訝焦作“四城聯創”工作帶來的深度變化,又羨慕生活在這優美城市環境中的人們,言談中流露出對焦作城市管理工作的欽佩之情。

   為深入推進城市管理工作,市城管局在“四城聯創”中積極發揮主力軍作用,督導各城區城管局以創建精品路為引領,針對各城區主次幹道背街小巷存在的“三種經營”進行整治。同時,按照“一店一招、兩齊一平、一街一景”要求,在任務重、時間緊的情況下,督導各城區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改造速度,深入推進沿街門頭招牌升級改造;尤其是加大對各城區主次幹道、城鄉接合部、城中村及學校、農貿市場周邊等重點部位的牆體廣告、櫥窗廣告、燈箱廣告、違章條幅、道旗、彩旗、破舊對聯、亂貼亂畫、各類噴塗等的清理力度。針對以往“門前五包”存在的不到位問題,城管部門下達落實通知,要求對所屬轄區“門前五包”責任製落實情況進一步排查,建立台賬,限期整改銷號。

   今年疫情防控後期,為進一步服務百姓(商販)經濟發展,市城管局堅持放開有度的原則,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影響交通秩序、確保環境衛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背街小巷、斷頭路等區域,適度允許商販有序經營;堅持管理有序的原則,對經批準設置的疏導區、夜市,加大監管力度,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變末端執法為源頭治理,切實把秩序規範好、環境維護好;堅持城市管理與民生需求雙贏的原則,支持新消費業態發展,努力為困難群眾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四城聯創”工作中,各區城管局采取“嚴盯死守”“動態巡查”“錯時工作製”的方式,按照“點麵結合、以點帶麵、全麵鋪開”的工作思路,以網格化管理劃分區域,以大隊為單位,結合各街道對城區主次幹道和“三圈三部位”(商圈、醫圈、校圈、集貿市場、車站、高速上下站口周邊)“三種經營”有重點、有步驟地進行整治,確保市容秩序良好發展。

   垃圾分類,咱生活有品質

   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改善人居環境,節約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我省首批4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我市位居其中。

   “有了垃圾回收亭,生活越來越健康”。示範區李萬街道韓愈路社區百大嘉苑小區南門口的生活垃圾分類智能回收亭格外搶眼,在這裏可回收垃圾被分為紙張、金屬、塑料、玻璃和其他有害垃圾5個回收箱,除了有害垃圾外其他4類垃圾都可以在係統稱重後以積分形式返還給居民,且積分還能通過自動售賣機兌換相應物品。

   隨著我市“四城聯創”工作的推進,小區居民切實體會到這項惠民工程對自己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帶來的改變。

   據介紹,2019年6月28日,市政府舉行生活垃圾分類啟動儀式,正式拉開了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序幕,先行在壹號城邦、百大嘉園等9個居民小區開展試運行工作,覆蓋居民戶數1萬餘戶。2020年6月,我市全麵啟動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覆蓋居民戶數6萬餘戶,覆蓋小區69個,城區覆蓋率達20%。已成熟運行的試點小區居民知曉率、參與率達90%以上,投放準確率隨著運營時間的增加在不斷提高。

   今年7月31日,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批準《焦作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用采訪中群眾的一句話說:“垃圾分類,讓咱生活得更有品質!”

   夜景亮化,都市的夜真美

   為了讓市民的夜生活豐富多彩,焦作市城管部門依據《焦作市景觀照明專項規劃》,科學實施城市夜景亮化工程,本著“專業設計、集中審批、業主承建、城區督導、統一驗收”的原則,先後4次集中開展中心城區景觀照明建設工作,對市人民路、豐收路、塔南路、迎賓路、民主路、解放路等12條道路上169家單位的389棟樓體,以及龍源湖公園周邊、東方紅廣場周邊等重點區域進行景觀照明建設,形成了以龍源湖公園為“點”、周邊道路為“線”,點線結合、規模連片的城市亮化景觀,扮靚了焦作夜空,改善了市民的夜晚休閑環境。

   為強化夜景照明管理,提升亮燈效果,市城管局召開城市夜景照明工作會議,下發各城區整改台賬,並以實地查看、電話溝通等方式,協助各夜景照明建設單位維修各類設施,確保集中控製係統發揮作用,對於終端異常下線等問題,安排集中控製維護單位現場查看維護,確保亮燈效果。

   “‘四城聯創’讓焦作發生蝶變,市容市貌發生巨大變化,解決了城區環境長期存在的‘髒亂差’問題,拆除了多年來想拆而拆不掉的違規戶外廣告,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提升了城市品質,完善了城市功能,使市民的舒適感、幸福感明顯提升;優化了城市產業結構,增強了招商引資吸引力,提高了廣大市民的文明素養。”市城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廷中說。

   “‘四城聯創’給我們這座城市帶來了深度變化,生活在焦作,真舒心!”群眾的話,很樸實。焦作的美,在街頭;焦作的美,在城市的角角落落;焦作的美,在群眾的心中,漾在群眾的笑臉上……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文章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