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焦作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民呼必應焦我辦 技術賦能贏未來
更新時間:2023-11-6 9:32:40    來源:焦作日報

  技術賦能,共贏未來。

  10月26日上午,從中國報業媒體技術創新發展大會上傳來喜訊,本報報送的“焦我辦”項目榮獲全國報業技術賦能媒體融合優秀案例,喜捧“國字號”榮譽。

  此次大會由中國報業協會主辦,徐州日報社承辦,全國百家省級和地市級媒體負責人、國內科研院所和前沿技術公司代表等200餘人出席大會開幕式。以技術賦能基層治理為亮點的“焦我辦”,引起與會媒體同行的高度關注。

  在此之前,“焦我辦”媒體融合項目曾先後榮獲中國地市報媒體融合創新獎、河南省好新聞媒體融合創新獎。

  連連獲獎的“焦我辦”,究竟有何“魅力”?

  “魅力”源自本報技術賦能,跨界創新的大膽“破題”。

  2022年10月底,在市委、市政府主導下,焦作日報社黨委躬身入局基層治理,正式介入民生訴求“焦我辦”互動平台的建設、運維、推廣、互動工作。這是焦作市曆史上首次以黨媒全流程介入的方式,搭建市委、市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民生互動訴求平台。

  建設過程中,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發揮其技術優勢,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中心提供了相關運維數據支撐,本報則承擔了前期的數據統計、Logo設計、線索彙總等部分技術工作,並負責整個平台的運維宣傳。

  三個不同“身份”的單位以“三合一”的形式,共同建設“焦我辦”的“跨界融合”,引起中國報業協會同行的高度關注,也在媒體融合創新之路上,舞起一縷媒體深層介入社會基層治理的清風。

  時間回到2022年10月31日,焦作市民生訴求“焦我辦”平台正式上線首日,即實現了群眾訴求“即接即辦”、辦理進度“一目了然”。在焦作日報全媒體的助力下,該平台逐漸實現群眾訴求“聽得到、轉得快、辦得實”,轉辦事項“有人管、有人辦、有人答、有人應”的互動效果,提升了黨媒的影響力。

  在“焦我辦”平台的運營過程中,本報組建了專業團隊進行專班運營,並隨時組織全媒體、全流程跟蹤報道,與12345平台實現良好的工作銜接。報社負責專班梳理互動線索、監督審核的工作人員,同時也是本報的熱線記者,對平台線索的認知有良好的新聞素養,這不僅可以確保重要線索不漏報,還能在第一時間落實新聞監督,促進辦結效率;第一時間報道典型,形成溫暖互動,讓“焦我辦”平台真正成為解決民生訴求、紓解“急難愁盼”、樹立政府形象的綜合性平台。此外,本報還先後出台《民生訴求“焦我辦”互動平台內參報送製度》《民生訴求“焦我辦”互動平台功能定位》《民生訴求“焦我辦”互動平台審核流程》《民生訴求“焦我辦”互動平台綜合宣傳方案》等一係列規章製度,為“焦我辦”的運營保駕護航。

  報紙有版、網絡有“鏈”、微信有跡、視頻有聲。截至今年10月底,焦作日報組織宣傳推廣“焦我辦”的報紙版麵已有120餘塊,傳統媒體與微信推送、短視頻形成高效互動,綜合閱讀量高達5000萬次。

  “魅力”源自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呼、我有所為的民生情懷。

  黨的二十大報告以“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暖心之語,傳遞著濃濃的民生情懷,繪就著人民幸福的“最暖底色”。

  “焦我辦”,正是這樣一個為民紓困解難的溫暖平台——

  平台運行一年來,百姓的“手指一點”背後,展現的是一幅幅溫暖而火熱的為民服務畫麵——

  便民熱線12345的工作人員在轉交轉辦中迅速對接,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在看到訴求之後馬上采訪連線,相關職能部門在接到轉交事務後先期回應,繼而迅速辦結……

  23年的大樹在“焦我辦”與媒體的聯動中獲救;市實驗幼兒園南園何時招生的疑問得到解決;小區遲遲未建的燃氣交費平台建好;修武縣郇封鎮東常村滯銷的蘿卜、白菜,在“焦我辦”、便民熱線12345、焦作日報社共同搭建的平台上,進入熱銷“綠色通道”……

  您的聲音我在聽,排憂解難焦作行!

  截至11月5日,“焦我辦”平台接到總訴求14159條,已交辦14159條,交辦率達100%;已辦結14096條,辦結率達99.6%。

  一樁樁、一件件暖心的故事,在“焦我辦”平台上頻頻上演,贏得民心滿滿。

  一年來,由本報參與運營的“焦我辦”,已經成為我市百姓解決身邊事、紓解煩心事、分享高興事的全新智慧平台。以技術賦能為引領的“焦我辦”,已打開媒體融合、跨界創新的“春天之門”。

記者 馮新瑞

總值班:呂正軍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仝偉平

編 輯:劉 佳

校 對:謝萬裏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民呼必應焦我辦 技術賦能贏未來
    2023-11-6 9:32:40    來源:焦作日報

      技術賦能,共贏未來。

      10月26日上午,從中國報業媒體技術創新發展大會上傳來喜訊,本報報送的“焦我辦”項目榮獲全國報業技術賦能媒體融合優秀案例,喜捧“國字號”榮譽。

      此次大會由中國報業協會主辦,徐州日報社承辦,全國百家省級和地市級媒體負責人、國內科研院所和前沿技術公司代表等200餘人出席大會開幕式。以技術賦能基層治理為亮點的“焦我辦”,引起與會媒體同行的高度關注。

      在此之前,“焦我辦”媒體融合項目曾先後榮獲中國地市報媒體融合創新獎、河南省好新聞媒體融合創新獎。

      連連獲獎的“焦我辦”,究竟有何“魅力”?

      “魅力”源自本報技術賦能,跨界創新的大膽“破題”。

      2022年10月底,在市委、市政府主導下,焦作日報社黨委躬身入局基層治理,正式介入民生訴求“焦我辦”互動平台的建設、運維、推廣、互動工作。這是焦作市曆史上首次以黨媒全流程介入的方式,搭建市委、市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民生互動訴求平台。

      建設過程中,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發揮其技術優勢,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中心提供了相關運維數據支撐,本報則承擔了前期的數據統計、Logo設計、線索彙總等部分技術工作,並負責整個平台的運維宣傳。

      三個不同“身份”的單位以“三合一”的形式,共同建設“焦我辦”的“跨界融合”,引起中國報業協會同行的高度關注,也在媒體融合創新之路上,舞起一縷媒體深層介入社會基層治理的清風。

      時間回到2022年10月31日,焦作市民生訴求“焦我辦”平台正式上線首日,即實現了群眾訴求“即接即辦”、辦理進度“一目了然”。在焦作日報全媒體的助力下,該平台逐漸實現群眾訴求“聽得到、轉得快、辦得實”,轉辦事項“有人管、有人辦、有人答、有人應”的互動效果,提升了黨媒的影響力。

      在“焦我辦”平台的運營過程中,本報組建了專業團隊進行專班運營,並隨時組織全媒體、全流程跟蹤報道,與12345平台實現良好的工作銜接。報社負責專班梳理互動線索、監督審核的工作人員,同時也是本報的熱線記者,對平台線索的認知有良好的新聞素養,這不僅可以確保重要線索不漏報,還能在第一時間落實新聞監督,促進辦結效率;第一時間報道典型,形成溫暖互動,讓“焦我辦”平台真正成為解決民生訴求、紓解“急難愁盼”、樹立政府形象的綜合性平台。此外,本報還先後出台《民生訴求“焦我辦”互動平台內參報送製度》《民生訴求“焦我辦”互動平台功能定位》《民生訴求“焦我辦”互動平台審核流程》《民生訴求“焦我辦”互動平台綜合宣傳方案》等一係列規章製度,為“焦我辦”的運營保駕護航。

      報紙有版、網絡有“鏈”、微信有跡、視頻有聲。截至今年10月底,焦作日報組織宣傳推廣“焦我辦”的報紙版麵已有120餘塊,傳統媒體與微信推送、短視頻形成高效互動,綜合閱讀量高達5000萬次。

      “魅力”源自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呼、我有所為的民生情懷。

      黨的二十大報告以“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暖心之語,傳遞著濃濃的民生情懷,繪就著人民幸福的“最暖底色”。

      “焦我辦”,正是這樣一個為民紓困解難的溫暖平台——

      平台運行一年來,百姓的“手指一點”背後,展現的是一幅幅溫暖而火熱的為民服務畫麵——

      便民熱線12345的工作人員在轉交轉辦中迅速對接,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在看到訴求之後馬上采訪連線,相關職能部門在接到轉交事務後先期回應,繼而迅速辦結……

      23年的大樹在“焦我辦”與媒體的聯動中獲救;市實驗幼兒園南園何時招生的疑問得到解決;小區遲遲未建的燃氣交費平台建好;修武縣郇封鎮東常村滯銷的蘿卜、白菜,在“焦我辦”、便民熱線12345、焦作日報社共同搭建的平台上,進入熱銷“綠色通道”……

      您的聲音我在聽,排憂解難焦作行!

      截至11月5日,“焦我辦”平台接到總訴求14159條,已交辦14159條,交辦率達100%;已辦結14096條,辦結率達99.6%。

      一樁樁、一件件暖心的故事,在“焦我辦”平台上頻頻上演,贏得民心滿滿。

      一年來,由本報參與運營的“焦我辦”,已經成為我市百姓解決身邊事、紓解煩心事、分享高興事的全新智慧平台。以技術賦能為引領的“焦我辦”,已打開媒體融合、跨界創新的“春天之門”。

    記者 馮新瑞

    總值班:呂正軍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仝偉平

    編 輯:劉 佳

    校 對:謝萬裏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