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視頻直播 > 直播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焦作市中醫藥文化科普大講堂之
怎樣防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更新時間:2019-9-15 9:00:00    來源:本站原創

 

王宏霞

    【專家簡介】 王宏霞,主任中醫師,焦作市名中醫,河南省中醫兒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河南省中醫藥文化建設與科普專業委員會委員,焦作市第二屆兒科專業委員會副主委,焦作市第一屆兒科急救專業委員會副主委,現任焦作市中醫院兒科主任。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反複呼吸道感染、兒童哮喘、肺炎等疾病,創製了“宣毒合劑”,“清解退熱合劑”治療兒科熱性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多發病,其發病率占兒科疾病的首位,“上感”通常是指鼻、咽部粘膜的急性炎症,此病向下蔓延可發展為支氣管炎或肺炎,向鄰近器官蔓延,可引起喉炎、中耳炎、副鼻竇炎、眼結膜炎、頸淋巴結炎。嬰兒還可以引起敗血症、腦膜炎,年長兒如患了鏈球菌引起的上感,還可以引起腎炎、風濕熱等嚴重疾病,因此必須認真防治“上感”。

  “上感”的表現,由於年齡的不同,體質強弱的不同及感染病原的不同,病情緩急、輕重也由所不同,一般起病較急。大多數患兒都有發熱,體溫常在3940°C之間,持續12日或10餘日不等,但一般情況良好,嚴重者可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精神萎靡、煩躁不安,甚至於發熱驚厥。

   隨著體溫上升不久,即可出現鼻塞、流清鼻涕、打噴嚏、咽痛、咳嗽、聲音發啞等。

   治療“上感”可試用以下方法:

1、          休息、多飲開水,食流質易消化的食物。

2、          可服用中藥製劑:清熱解毒口服液、柴胡口服液、板藍根衝劑等。或者試用柴胡6g黃芩6g葛根10g金銀花15g板藍根15g連翹10g。如咳嗽重者可加桑皮15g前胡15g陳皮5g,水煎服,(本方劑量適用於58歲小兒)

3、          體溫不太高,精神好,手足熱時,最好物理降溫,①采用冰袋置於枕部、前額、腹股溝、腋下等大血管處,每510分鍾更換1處, ②酒精擦浴:用3550%的酒精或255°白酒加一份水,將紗布或小手帕濕後,輕輕地擦上述大血管經常處。

4、          如果體溫較高,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適量應用退熱藥,再次用藥的間隔時間應在4h以上,用藥後注意水分的補充,另觀察呼吸、脈搏等,如發生病情變化,出現驚厥應及時處理。

5、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臥室要求通風,空氣新鮮,冬季亦要求定時開窗。保持室內濕度、溫度的恒定。室內不要停留較多的人。製止室內人吸煙,謝絕外人的探視,避免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空氣混濁。因為混濁的空氣不利於病人的康複,而且容易交叉感染。條件好的地方也可以用84消毒液拖地,

6、          預防“上感”,應加強體格的鍛煉。經常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四季注意加減衣物,不要過度疲勞,不要把孩子帶到公共場所去。如果反複發作,可注射疫苗或服用提高免疫力的中西藥

 

正常小兒的體溫36.937.5°C

口表溫度比體溫低0.30.5°C

腋下、頸部溫度為3637°C

超過正常溫度範圍即為發熱,超過39°C為高熱,40°C42°C為超高熱。發熱的高低不一定代表疾病的嚴重程度,新生兒或體質虛弱的小兒雖有嚴重的感染卻無發熱,甚至是低溫C<35°C

   發熱的原因大多都是由於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侵入人體釋放出的致熱源,刺激體溫調節中樞所致;還可由於體溫中樞失去正常調節功能而使體溫升高。高熱會使小兒血管負擔加重,消化功能紊亂,甚至因高熱使大腦皮層興奮或高度抑製,出現煩躁、驚厥、昏迷。因此孩子發燒應及時診治。

   有些家長見到孩子發燒就萬分著急,要求醫生給予打退燒針,口服退燒藥,最好一下就把體溫降下來。其實發熱是人體對病原體的一種防禦反應,退燒藥的應用隻是暫時的,藥物作用過後,體溫還會上升。由於退燒藥的應用機製是通過發汗來加快散熱,使體溫下降,而小兒發熱時心率加快,呼吸加速,表皮血管擴張,通過呼吸道、皮膚等處水分丟失增加。因此濫用退燒藥物會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代謝障礙等。

 

 

下載PPT課件鏈接地址:《王宏霞課件》

 

 

  主辦單位:焦作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焦作日報社

 

 

新聞編輯:wxj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焦作市中醫藥文化科普大講堂之
怎樣防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019-9-15 9:00:00    來源:本站原創

 

王宏霞

    【專家簡介】 王宏霞,主任中醫師,焦作市名中醫,河南省中醫兒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河南省中醫藥文化建設與科普專業委員會委員,焦作市第二屆兒科專業委員會副主委,焦作市第一屆兒科急救專業委員會副主委,現任焦作市中醫院兒科主任。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反複呼吸道感染、兒童哮喘、肺炎等疾病,創製了“宣毒合劑”,“清解退熱合劑”治療兒科熱性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多發病,其發病率占兒科疾病的首位,“上感”通常是指鼻、咽部粘膜的急性炎症,此病向下蔓延可發展為支氣管炎或肺炎,向鄰近器官蔓延,可引起喉炎、中耳炎、副鼻竇炎、眼結膜炎、頸淋巴結炎。嬰兒還可以引起敗血症、腦膜炎,年長兒如患了鏈球菌引起的上感,還可以引起腎炎、風濕熱等嚴重疾病,因此必須認真防治“上感”。

  “上感”的表現,由於年齡的不同,體質強弱的不同及感染病原的不同,病情緩急、輕重也由所不同,一般起病較急。大多數患兒都有發熱,體溫常在3940°C之間,持續12日或10餘日不等,但一般情況良好,嚴重者可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精神萎靡、煩躁不安,甚至於發熱驚厥。

   隨著體溫上升不久,即可出現鼻塞、流清鼻涕、打噴嚏、咽痛、咳嗽、聲音發啞等。

   治療“上感”可試用以下方法:

1、          休息、多飲開水,食流質易消化的食物。

2、          可服用中藥製劑:清熱解毒口服液、柴胡口服液、板藍根衝劑等。或者試用柴胡6g黃芩6g葛根10g金銀花15g板藍根15g連翹10g。如咳嗽重者可加桑皮15g前胡15g陳皮5g,水煎服,(本方劑量適用於58歲小兒)

3、          體溫不太高,精神好,手足熱時,最好物理降溫,①采用冰袋置於枕部、前額、腹股溝、腋下等大血管處,每510分鍾更換1處, ②酒精擦浴:用3550%的酒精或255°白酒加一份水,將紗布或小手帕濕後,輕輕地擦上述大血管經常處。

4、          如果體溫較高,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適量應用退熱藥,再次用藥的間隔時間應在4h以上,用藥後注意水分的補充,另觀察呼吸、脈搏等,如發生病情變化,出現驚厥應及時處理。

5、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臥室要求通風,空氣新鮮,冬季亦要求定時開窗。保持室內濕度、溫度的恒定。室內不要停留較多的人。製止室內人吸煙,謝絕外人的探視,避免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空氣混濁。因為混濁的空氣不利於病人的康複,而且容易交叉感染。條件好的地方也可以用84消毒液拖地,

6、          預防“上感”,應加強體格的鍛煉。經常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四季注意加減衣物,不要過度疲勞,不要把孩子帶到公共場所去。如果反複發作,可注射疫苗或服用提高免疫力的中西藥

 

正常小兒的體溫36.937.5°C

口表溫度比體溫低0.30.5°C

腋下、頸部溫度為3637°C

超過正常溫度範圍即為發熱,超過39°C為高熱,40°C42°C為超高熱。發熱的高低不一定代表疾病的嚴重程度,新生兒或體質虛弱的小兒雖有嚴重的感染卻無發熱,甚至是低溫C<35°C

   發熱的原因大多都是由於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侵入人體釋放出的致熱源,刺激體溫調節中樞所致;還可由於體溫中樞失去正常調節功能而使體溫升高。高熱會使小兒血管負擔加重,消化功能紊亂,甚至因高熱使大腦皮層興奮或高度抑製,出現煩躁、驚厥、昏迷。因此孩子發燒應及時診治。

   有些家長見到孩子發燒就萬分著急,要求醫生給予打退燒針,口服退燒藥,最好一下就把體溫降下來。其實發熱是人體對病原體的一種防禦反應,退燒藥的應用隻是暫時的,藥物作用過後,體溫還會上升。由於退燒藥的應用機製是通過發汗來加快散熱,使體溫下降,而小兒發熱時心率加快,呼吸加速,表皮血管擴張,通過呼吸道、皮膚等處水分丟失增加。因此濫用退燒藥物會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代謝障礙等。

 

 

下載PPT課件鏈接地址:《王宏霞課件》

 

 

  主辦單位:焦作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焦作日報社

 

 

新聞編輯:wxj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