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視頻直播 > 直播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疫情期間警惕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
——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二科韓冬梅做客本報網絡直播間
更新時間:2022-5-7 15:00:39    來源:本站原創


直播場景

做客嘉賓:韓冬梅

直播時間:2022年 5月 7日15時
直播地點:焦作日報網絡直播間
特邀嘉賓:韓冬梅(焦作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二科主任)
主 持 人:翟倩倩(焦作日報記者)
  主持人:傳承文明,關注民生,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裏是焦作日報網絡直播間。兒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問題已逐漸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越來越多的因素可能會引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問題。疫情影響下,也使兒童青少年的健康處境變得更加脆弱。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二科韓冬梅主任做客本報網絡直播間。就疫情期間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的相關問題,與網友們進行溝通交流。
韓主任您好!歡迎做客網絡直播間。
  韓冬梅: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能在這裏與大家共同探討疫情期間出現的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的相關問題,解答大家的疑問。
  主持人:韓主任你好,說到青少年的非自殺性自傷行為這個問題,你能不能跟廣大網友先介紹一下什麼叫非自殺性自傷行為?
  韓冬梅:非自殺性自傷行為(Non-Suicidal Self-Injury behavior,NSSI)指不會導致死亡或者導致死亡的可能性極低的采用各種方式傷害自己的行為。包括切割、刮擦或燃燒身體的表麵,以及撞擊物體,直接傷害皮膚或骨骼。
  主持人:非自殺性自傷青少年有哪些特點?
  韓冬梅:既往研究發現患有精神疾病的青少年中,非自殺性自傷行為(NSSI)患病率高達60%,再發NSSI比例約50%。國際上青少年NSSI的終身患病率為17%~18%。抑鬱症狀、心理壓力、童年受虐待史、物質濫用以及情感忽視、創傷障礙都是青少年NSSI高危因素,女性比例高於男性。
  主持人:新冠疫情對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的影響有哪些?
  韓冬梅:2020年初,一場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此次新冠疫情發展迅速、波及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更是對青少年的生活、學習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作為一次重大的負性生活事件,新冠疫情從青少年自身認知功能和家庭功能兩方麵分別直接和間接的引發了非自殺性自傷行為。
  主持人:新冠疫情對青少年自身認知功能的影響有哪些?
  韓冬梅:麵對突發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青少年缺乏危機意識,正確評估疫情風險的能力低下,大部分的青少年缺乏分辨信息真偽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低下,其中一些衝擊性信息會加劇青少年的恐慌、焦慮等心理應激反應。因此,一些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青少年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心理應激症狀以及一些軀體化症狀。一項對8079名12 ~18歲的中國青少年的調查研究表明: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 ,抑鬱情緒(43%)、焦慮情緒(37%)以及混合性焦慮抑鬱情緒(31%)比例都很高。焦慮、抑鬱以及創傷應激反應都會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明顯的影響。抑鬱症狀是自傷自殘行為的影響和持續因素,研究表明各種負性生活事件可以通過心理韌性來影響非自殺性自傷行為,低心理韌性的青少年在遭受負性生活事件應激時容易出現NSSI。
  主持人:請問韓主任,疫情期間家庭功能會給青少年帶來哪些影響?
  韓冬梅:由於疫情隔離在家,青少年與其家庭成員相處的時間明顯延長,這對家庭關係不良或家庭功能不全的青少年來說又是一次很大的挑戰。研究表明家庭心理功能水平低下以及對社會支持的感知敏感會增加青少年出現NSSI概率。同時,居家隔離會導致青少年戶外鍛煉時間縮短,而NSSI頻率與體育活動呈負相關,體育活動能減輕抑鬱症與自我傷害之間的關係。居家隔離同時也一定程度上隔離青少年與同伴、老師(包括學校心理輔導員)的溝通交流。使其無法直接獲得社會心理支持,也容易引起疫情期間青少年NSSI發生率的增加。 
  主持人:韓主任,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患病率這麼高,尤其疫情期間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發生率明顯增加,你能否給網友們談談有哪些幹預措施?
  韓冬梅: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的問題需得到全社會的密切關注,家庭、學校、醫院三方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與維護的聯盟。由於青少年發生NSSI可能由於情緒表達和管理能力缺陷,這也是述情障礙的核心方麵。幫助年輕人識別、處理以及表達他們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可以預防或減輕不良事件的發生。
  主持人:哦,韓主任,對於家庭方麵怎麼來幫助孩子?
  韓冬梅:對於家庭成員來說,加強撫養知識宣教,提高撫養人的教育意識和教育質量有利於為青少年創造積極良好的成長環境,但由於家庭因素的牢固性及複雜性,能從家庭方麵得到的即時效果有限,需要做好長久改變、持之以恒的準備與信心。
  主持人:那麼,學校方麵需有哪些防預措施呢?
  韓冬梅:青少年主要任務是學習,也容易接受學校的教育與影響,學校就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對新冠肺炎知識進行科普以便青少年正確認識新冠肺炎流行現狀以及防預措施;促進師生以及同伴之間的溝通交流,加強青少年的社會支持網絡等。許多學校都已設立有效的學生心理服務體係,聘任了專業心理教師以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於青少年和或家屬缺乏心理健康知識,以及對心理健康汙名化,對尋求心理幫助的負麵看法等原因,青少年在遇到困難時更傾向於依靠自己或者非正式的支持而非尋求和獲得專業幫助。因此,學校乃至全社會仍需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以消除對精神障礙心理行為問題的汙名化,開展互聯網平台、數字化服務等可以減少病恥感等問題,也可以幫助青少年愉快的獲得支持。
  主持人:韓主任,醫院能為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提供哪些專業的診療措施?
  韓冬梅:目前可采用心理治療方法包括:認知行為治療、辨證行為療法、情緒調節團體療法、人工輔助認知療法、家庭治療等心理治療。對於一些已達到精神情緒障礙者也可以采取藥物治療,包括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選擇性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製劑、心境穩定劑、小劑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等。
  主持人:聽了您的介紹,使我們對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有了更深的認識,青少年是一個家庭的未來,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必須引起全社會的密切關注,同時,在生活中要細心觀察孩子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表現。家長要科學看待精神心理疾病,當孩子有這方麵的問題時,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醫院或機構的幫助。好了,感謝韓主任做客我們本報直播間,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裏,再次感謝韓主任!

●總 策 劃:王愛軍
●總 統 籌:王靜鋒
●策        劃:呂正軍
●執        行:曾琳琳
●腳本執筆:馬雅寧  龔紫璿(實習)
●錄        製:毋千舉 陳天昊 龔紫璿(實習)
●攝        影:毋千舉
●技        術:薛磊 楊銘 石媛媛 趙銀岷 劉佳 龔紫璿(實習)
●劇        務:王雪靜
●直播話題線索征集:8797395
●鏈    接:登錄焦作網www.webdiners.com 進入網絡直播收看本期節目

 

總值班:

統 籌:

責 編:

審 核:

編 輯:

校 對: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疫情期間警惕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
——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二科韓冬梅做客本報網絡直播間
2022-5-7 15:00:39    來源:本站原創


直播場景

做客嘉賓:韓冬梅

直播時間:2022年 5月 7日15時
直播地點:焦作日報網絡直播間
特邀嘉賓:韓冬梅(焦作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二科主任)
主 持 人:翟倩倩(焦作日報記者)
  主持人:傳承文明,關注民生,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裏是焦作日報網絡直播間。兒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問題已逐漸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越來越多的因素可能會引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問題。疫情影響下,也使兒童青少年的健康處境變得更加脆弱。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二科韓冬梅主任做客本報網絡直播間。就疫情期間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的相關問題,與網友們進行溝通交流。
韓主任您好!歡迎做客網絡直播間。
  韓冬梅: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能在這裏與大家共同探討疫情期間出現的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的相關問題,解答大家的疑問。
  主持人:韓主任你好,說到青少年的非自殺性自傷行為這個問題,你能不能跟廣大網友先介紹一下什麼叫非自殺性自傷行為?
  韓冬梅:非自殺性自傷行為(Non-Suicidal Self-Injury behavior,NSSI)指不會導致死亡或者導致死亡的可能性極低的采用各種方式傷害自己的行為。包括切割、刮擦或燃燒身體的表麵,以及撞擊物體,直接傷害皮膚或骨骼。
  主持人:非自殺性自傷青少年有哪些特點?
  韓冬梅:既往研究發現患有精神疾病的青少年中,非自殺性自傷行為(NSSI)患病率高達60%,再發NSSI比例約50%。國際上青少年NSSI的終身患病率為17%~18%。抑鬱症狀、心理壓力、童年受虐待史、物質濫用以及情感忽視、創傷障礙都是青少年NSSI高危因素,女性比例高於男性。
  主持人:新冠疫情對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的影響有哪些?
  韓冬梅:2020年初,一場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此次新冠疫情發展迅速、波及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更是對青少年的生活、學習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作為一次重大的負性生活事件,新冠疫情從青少年自身認知功能和家庭功能兩方麵分別直接和間接的引發了非自殺性自傷行為。
  主持人:新冠疫情對青少年自身認知功能的影響有哪些?
  韓冬梅:麵對突發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青少年缺乏危機意識,正確評估疫情風險的能力低下,大部分的青少年缺乏分辨信息真偽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低下,其中一些衝擊性信息會加劇青少年的恐慌、焦慮等心理應激反應。因此,一些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青少年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心理應激症狀以及一些軀體化症狀。一項對8079名12 ~18歲的中國青少年的調查研究表明: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 ,抑鬱情緒(43%)、焦慮情緒(37%)以及混合性焦慮抑鬱情緒(31%)比例都很高。焦慮、抑鬱以及創傷應激反應都會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明顯的影響。抑鬱症狀是自傷自殘行為的影響和持續因素,研究表明各種負性生活事件可以通過心理韌性來影響非自殺性自傷行為,低心理韌性的青少年在遭受負性生活事件應激時容易出現NSSI。
  主持人:請問韓主任,疫情期間家庭功能會給青少年帶來哪些影響?
  韓冬梅:由於疫情隔離在家,青少年與其家庭成員相處的時間明顯延長,這對家庭關係不良或家庭功能不全的青少年來說又是一次很大的挑戰。研究表明家庭心理功能水平低下以及對社會支持的感知敏感會增加青少年出現NSSI概率。同時,居家隔離會導致青少年戶外鍛煉時間縮短,而NSSI頻率與體育活動呈負相關,體育活動能減輕抑鬱症與自我傷害之間的關係。居家隔離同時也一定程度上隔離青少年與同伴、老師(包括學校心理輔導員)的溝通交流。使其無法直接獲得社會心理支持,也容易引起疫情期間青少年NSSI發生率的增加。 
  主持人:韓主任,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患病率這麼高,尤其疫情期間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發生率明顯增加,你能否給網友們談談有哪些幹預措施?
  韓冬梅: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的問題需得到全社會的密切關注,家庭、學校、醫院三方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與維護的聯盟。由於青少年發生NSSI可能由於情緒表達和管理能力缺陷,這也是述情障礙的核心方麵。幫助年輕人識別、處理以及表達他們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可以預防或減輕不良事件的發生。
  主持人:哦,韓主任,對於家庭方麵怎麼來幫助孩子?
  韓冬梅:對於家庭成員來說,加強撫養知識宣教,提高撫養人的教育意識和教育質量有利於為青少年創造積極良好的成長環境,但由於家庭因素的牢固性及複雜性,能從家庭方麵得到的即時效果有限,需要做好長久改變、持之以恒的準備與信心。
  主持人:那麼,學校方麵需有哪些防預措施呢?
  韓冬梅:青少年主要任務是學習,也容易接受學校的教育與影響,學校就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對新冠肺炎知識進行科普以便青少年正確認識新冠肺炎流行現狀以及防預措施;促進師生以及同伴之間的溝通交流,加強青少年的社會支持網絡等。許多學校都已設立有效的學生心理服務體係,聘任了專業心理教師以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於青少年和或家屬缺乏心理健康知識,以及對心理健康汙名化,對尋求心理幫助的負麵看法等原因,青少年在遇到困難時更傾向於依靠自己或者非正式的支持而非尋求和獲得專業幫助。因此,學校乃至全社會仍需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以消除對精神障礙心理行為問題的汙名化,開展互聯網平台、數字化服務等可以減少病恥感等問題,也可以幫助青少年愉快的獲得支持。
  主持人:韓主任,醫院能為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提供哪些專業的診療措施?
  韓冬梅:目前可采用心理治療方法包括:認知行為治療、辨證行為療法、情緒調節團體療法、人工輔助認知療法、家庭治療等心理治療。對於一些已達到精神情緒障礙者也可以采取藥物治療,包括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選擇性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製劑、心境穩定劑、小劑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等。
  主持人:聽了您的介紹,使我們對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有了更深的認識,青少年是一個家庭的未來,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必須引起全社會的密切關注,同時,在生活中要細心觀察孩子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表現。家長要科學看待精神心理疾病,當孩子有這方麵的問題時,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醫院或機構的幫助。好了,感謝韓主任做客我們本報直播間,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裏,再次感謝韓主任!

●總 策 劃:王愛軍
●總 統 籌:王靜鋒
●策        劃:呂正軍
●執        行:曾琳琳
●腳本執筆:馬雅寧  龔紫璿(實習)
●錄        製:毋千舉 陳天昊 龔紫璿(實習)
●攝        影:毋千舉
●技        術:薛磊 楊銘 石媛媛 趙銀岷 劉佳 龔紫璿(實習)
●劇        務:王雪靜
●直播話題線索征集:8797395
●鏈    接:登錄焦作網www.webdiners.com 進入網絡直播收看本期節目

 

總值班:

統 籌:

責 編:

審 核:

編 輯:

校 對: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