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即時滾動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人文山陽 > 人文山陽 > 正文

經典山陽

家風恒久遠 代代永流傳
——懷川大地上那些影響深遠的家訓家規
更新時間:2018-7-13 8:53:56    來源:焦作晚報

 

  家風、家訓在我市有多火?近日,我市舉辦了“廉潔從家出發”第一期大講堂;市國稅部門舉辦“吾曬吾家風”活動,山陽區塔南路小學的暑假作業中有一項就和家風、家訓有關……

  家風家訓,是每一個個體成長的精神足印,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你知道嗎?我市自古就重視家風、家訓、家教,在懷川大地上,不少名門望族都形成了影響深遠的家風家訓。從幾年前開始,市史誌辦已在全市搜集好家風、好家訓,不少好的家風、家訓已入選2016年出版的《河南家訓家規》這本書。這些從中華文化根係深處產生的家族精神基因,在代代傳承中充分起到了成風化人的作用,成為值得代代傳承的寶貴財富。

  家風家訓影響深遠

  焦作這片土地可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一代代人勇於改造自然,嚴於修身養性,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遺產。重視家庭,注重家風,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相信很多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家庭不隻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市史誌辦工作人員說,曆史大浪淘沙,在懷川大地上留下了不少優秀的家訓家規,它們不但深刻影響著這些家族的成員,還讓更多的社會成員得到精神上的營養,澤被後世,像中站區李封村許氏家訓、博愛縣三栗莊婁氏家規、博愛縣唐村李氏家訓、博愛縣清化二街杜氏家訓、孟州韓氏家訓、溫縣夏莊嶽氏家訓……這些家族的先輩把自己一生的精神財富和為人處世的經驗凝於筆端,用精練的文字概括出的家風、家訓、家規讓人讀後如聞其聲。

  “尊先祖孝父母潛嚴教子,諧鄉鄰濟危貧弘揚祖風。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文武不可無功。”在博愛縣孝敬鎮唐村,李氏家族十世祖李元善在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所撰的家訓詩聯至今仍銘刻在家庭成員的心裏,成為他們做人做事的標準。

  “坐應正,立要直,不屈,不撓,為國,為民,為家。養天地,隻爭氣。法古今,隻完人。”小到生活細節,大到做人原則、家國為先的觀念,博愛縣清化二街杜氏家訓用精練的語言給家庭成員定出了具體規範,可學,可效。

  “貴賤貧富,普同一等,至親之想,一心赴往。”對博愛縣許良鎮三栗莊婁氏家族這個曾出過明末名醫婁阿巢的家族來說,家規內容無疑與其先祖曾懸壺濟世有密切關係,更值得我們敬佩。

  家教故事發人深思

  和家訓家規相比,家教故事更富於感染力,更具有春風化雨的力量。

  博愛縣史誌辦負責人李永軍、尹德臣說,在三栗莊,婁阿巢的家教故事至今還被廣為傳頌,他當年舍藥救窮人的故事至今令人津津樂道。

  尹德臣說,他就是在搜集有關資料時,聽到了婁阿巢的故事。

  明朝天啟年間,鄭王的母親得了病,在京城醫治無效。鄭王聽說婁阿巢專治婦科疾病,就請他為自己的母親治病。經過婁阿巢的精心治療,鄭王的母親果然痊愈。鄭王感其恩,欲重謝。然而,金銀婁阿巢不要,官職婁阿巢不受。“我乃鄉間郎中,想在山上搞一塊土地種藥材,為民治病。”婁阿巢說。鄭王就劃了一塊土地給婁阿巢。婁阿巢用收獲的藥材做成藥品,免費為窮人治病,譽滿杏林。

  讓尹德臣感動的,還有杜氏家族的家教故事。

  杜氏家族的杜嚴是清末翰林,又是知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曾協助創辦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河南大學前身)。“‘一’字壓江南”的故事,就生動地說明了杜嚴的高尚情操。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杜嚴赴京趕考。有一天,他去某客棧看望同榜的河南舉子王摶沙。有一名江南才子恃才傲物,在客棧懸賞50兩銀子征集下聯。江南才子揮毫寫出上聯:鬆竹梅。杜嚴略加思考,提筆寫下“一”字,力透紙背。江南才子問:“年兄何意?”杜嚴從容答道:“你的上聯是‘鬆竹梅歲寒三友’,我的下聯是‘桃李杏春風一家’。”江南才子聽後拱手拜服,杜嚴“‘一’字壓江南”的故事也在京城傳開。

  新時代新家風走紅

   對很多人來說,學習家訓家規就是接受心靈洗禮的過程,是跨越時空的尋根之旅。隨著時代的發展,家訓家規也在曆史的長河中得到滌蕩,完成了自我更新與進化,煥發出新的光芒,顯示出曆久彌新的強大生命力。可喜的是,更多市民認識到了家訓家規的重要作用,在吸收、借鑒著名家族家訓家規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家庭的實際,總結出了用於規範家庭成員言行的家訓家規,使得自己的家庭繁榮興旺、人才頻出。

  去年,山陽區文體局等部門曾主辦過一場家風家訓書法繪畫展,不少書畫愛好者書寫的就是自己的家訓,內容多是好學、上進、正直、寬容等。一位80多歲的老人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當成自己的家訓,每到春節,還讓小輩們背誦家訓,並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走進市新華書店,《朱子家訓》《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書總是擺在顯眼的地方。讀者呂思芳說,這幾天,她正在讀《曾國藩家書》,曾國藩是一位“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他有五字箴言:誠、敬、謹、靜、恒,給人們帶來很多啟示。

  新時代、新家風。個性化家風越來越多,比如:市民姚先生家的家風是“早起、運動、讀書、誠實”,有了這樣的家風,全家人養成了有規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市民杜先生家的家風是“清白、踏實、感恩”,有了這樣家風,全家人都積極上進,有了奮鬥的目標,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家風恒久遠,代代永流傳。市史誌辦工作人員說,他們目前還在搜集、挖掘、整理焦作的家風家訓和家教故事,為焦作的發展提供精神力量。

  上圖 一名參觀者正在何瑭紀念館參觀何瑭家訓家規。

  記者 宋崇飛 攝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廣告服務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網友幫忙團熱線:(0391)8797395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395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郵編:454002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 舉報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號 報業·國貿大廈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