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即時滾動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人文山陽 > 人文山陽 > 正文

經典山陽

昔日北大學霸 耄耋馳騁詩詞“江河”
更新時間:2018-7-27 9:27:05    來源:焦作晚報
  張希昆 (圖片由受訪者供圖)
  早年,他是北京大學地球物理係的高材生,對詩詞的愛同樣融入他的血液。晚年,他鍾情古典詩詞,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曾多次在全國詩詞比賽中獲獎,還出版過兩本詩集。他就是中華詩詞學會、河南省詩詞學會會員、今年已經80歲的焦作老人張希昆。

  前幾天,我市著名作家、市詩詞學會原會長張丙辰的《七律·賀張希昆吟長八十壽禧》一詩,在焦作文藝圈裏“刷屏”。

   張希昆的筆名是江河,今天,讓我們走進他的詩詞“江河”。

  北大理科男和詩詞“戀愛”

  現如今,如果誰家出了個北大學生,仍然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張希昆是我市溫縣人,上世紀60年代從沁陽一中考上了北大。當年,張希昆高考第一誌願原本填報的是天津大學,當時教他的楊老師審查學生誌願時,看到他隻報天津大學覺得報低了,他的實力完全可以考上北京大學。經張希昆同意,就將他的第一誌願改成北大地球物理係。

  張希昆回憶:“北大地球物理係是1958年建的新係,共5個專業。用句通俗的話說,研究的內容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用句詩句來形容地球物理係的研究內容,那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最後,我報了地球物理係專攻地震專業。”

  果然不出楊老師所料,張希昆考上了北大地球物理係。

   到了北大後,那濃鬱的人文氣息、古典式的校園建築,未名湖、博雅塔,都能引發人的詩情。很多同學都喜歡詩詞,尤其喜歡毛澤東的詩詞,這深深影響了張希昆。

  其實,學習理科的張希昆更喜歡詩詞。早在上初中時,他就喜歡詩詞。1956年,他曾創作了一首詩刊登在溫縣的報紙上,這給了他很大的鼓勵和莫大的驚喜。所以,到北大讀書時,未名湖的柔波、博雅塔的厚重、校園隨處可見的古典式建築,讓他更加詩情勃發。

  因為喜歡毛澤東的詩詞,張希昆比葫蘆畫瓢寫了幾首格律詩。那時的張希昆不會預料到,自己和詩詞的“戀愛”很快會無疾而終。等到他和詩詞“再續前緣”,要等到他退休以後了。

  退休的他為詩詞癡狂

   從北大畢業後,張希昆因為需要孝敬雙親,選擇回到溫縣工作。因為從事的是和地震有關的工作,張希昆和詩詞漸行漸遠。

   退休後,張希昆玩過彩票、摸過麻將,但總覺得這些都不是自己的“菜”,生活變得沒有滋味。

  有一次,一個朋友向他介紹了焦作市詩詞學會,勸他加入。一語點醒夢中人。張希昆很自責:“我啥時候把這高雅的愛好丟了!”很快,他加入焦作市詩詞學會,並聽了焦作詩詞名家毋世巒的詩詞賞析課,係統地了解了創作詩詞的規律,如飲瓊漿。

  不少看過《紅樓夢》的讀者,會對香菱廢寢忘食學寫詩的情節印象深刻,張希昆學寫詩的勁頭不次於香菱。詩詞界的朋友李曉飛用“挑燈追月日連日,引宋據唐篇複篇”來描述張希昆學習的情景。

  寫詩時,張希昆經常把周圍的事兒忘得一幹二淨,飯被他燒糊過、水被他燒幹過。夜裏,腦子裏突然冒出一句詩時,他害怕忘了立刻起床記下來。

  為了了解詩詞界最新的動態,和外地詩詞愛好者互動,張希昆經常上網看詩、學詩,還成為一個詩詞網站論壇的版主。為此因為用眼過度,他患上了眼疾動了手術。

  為了提高寫作詩詞的水平,張希昆每年都要去外地很多次,參加國家級、省級詩詞大賽。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近幾年,張希昆的多首詩作在《中華詩詞》《詩詞世界》等刊物上發表,有些詩作入選《中華詩詞家誌》《中華詩詞大辭典》等書籍。在全國性詩詞大賽中,他多次榮獲特等獎、金獎和一等獎。

  2012年,張希昆出了自己的第一本詩集《江河新韻》,收錄了400多首詩。2016年,他又出了一本詩集《遠航帆夢》,收錄了650首詩。今年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時,張希昆重返母校感慨萬千,寫了十幾首詩獻給母校。

  張希昆的勤奮、高產、對詩詞的癡迷,感動了無數詩友。我國著名詩人、中華當代文學學會副會長、《詩詞世界》主編郭雲曾在多年前稱讚他為“年逾古稀的詩壇新秀”。讀過他的詩的讀者,說他的詩取材廣泛、底蘊深厚、意境深遠。正如他的筆名江河一樣,他的詩作時而如大江之傾注,時而如小河淙淙流淌,既有壯言慷慨之勢,又有委婉纏綿之柔。“讓那些膚淺、自滿的靈魂難以安臥。”張丙辰曾這樣評價張希昆的詩。

  最美不過夕陽紅。對張希昆老人來說,他最美的晚年歲月,是和詩詞“琴瑟和諧”。

  在詩的世界裏甘當引路人

  張希昆曾作長詩《珍惜年老》,他希望所有的老年人都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所以,誰向他求教詩詞,他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今年68歲的李曉飛,就是張希昆在詩詞創作上的學生。李曉飛當年上大學時也學過古體詩,但格律、平仄等詩詞創作知識早就還給老師了。

  “學寫詩沒啥難的,主要講究平仄和格律。你先寫一首詩讓我看看。”張希昆對李曉飛說。沒過幾天,李曉飛就向張希昆交了篇七言律詩的“作業”。

   張希昆一看完全沒有平仄,他就把字一一標出來,哪裏該用平韻,哪裏該用仄韻,細致教李曉飛律詩的幾種格式。

  “張老師一點撥,我恍然大悟。按照他教的,我掌握了律詩的寫作常識。通過多次交往,我感覺張老師非常謙虛,誨人不倦。”李曉飛感歎。

  在溫縣,張希昆還發展了40多名詩詞寫作方麵的學生,一起學詩、寫詩,並成立了焦作詩詞學會溫縣分會。很多人說,這樣的生活真是一股清流。

  在祝賀張希昆80歲生日時,張丙辰作詩一首:“皇庠早歲入燕園,並茂椿萱孝榻前。抗震文章功在冊,歌時吟詠筆如椽。不辭妙道因風雅,能擅才名動藝壇。潔士喜聞登耄壽,淡泊彭祖必高年。”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張希昆用這句詩概況他對詩詞的追求之路。他說,自己遇到了一個好時代,一個越來越重視中華傳統詩詞的時代,他希望通過詩歌謳歌偉大的新時代。“我喜歡言之有物,不喜無病呻吟之作。中華傳統詩詞就是源頭,就是活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要為詩詞鼓與呼,讓更多人的生活富有詩意。”張希昆說。因為有詩詞的陪伴,張希昆的晚年生活多了一分美麗,更多了一分詩意。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廣告服務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網友幫忙團熱線:(0391)8797395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395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郵編:454002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 舉報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號 報業·國貿大廈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