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人文山陽 > 人文山陽 > 正文

經典山陽

上馬村:揚鞭馳騁會有時
更新時間:2023-12-8 16:02:57    來源:焦作晚報

  《修武縣誌》載:“上馬村東距馬界裏許(其間隔山門河)、西距寺河(村)三裏,南距中馬村(新村址)裏許,北距巡返(村)二裏。”上馬村現屬山陽區中星街道所轄。

  古老村名曆史久

  提起上馬村名字由來,有不同朝代和人物的傳說發生在上馬村、下馬村。其一,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東進至孝邑(今馬村區待王街道待王村),率領大軍在此駐紮,練兵習武、排兵布陣。一次周武王巡視聯軍大營,在上馬村處(距待王村5公裏)上馬,在下馬村下馬,故將武王上馬處稱為“上馬村”,下馬處稱“下馬村”;其二,傳說是因三國時期的趙雲分別在上馬村、下馬村處上下馬;也有的說是因唐朝的秦瓊或尉遲敬德上下馬;還有的說是因宋代的趙匡胤在該村北雙槽口處安營紮寨,後在此起兵上馬取名……

  傳說眾多,充分說明了這裏地理位置的重要。緊靠上馬村東有一條河,是太行山重要的泄洪河,人們稱之為“山門河”。曆史記載,清代以前,山門河是重要貨運河流。村北2公裏處的山門河口為重要的貨運碼頭。當陽峪的瓷器就是通過這裏運出。在清代以後,山門河河口碼頭由於山門河道逐漸枯竭,失去了貨運碼頭的功能,緊靠山門河是通往山西的道路,山門河口因此成為重要的貨物集散地。有史料記載,腳夫搬運者如流水一般,晝夜人行不斷。山門河集市大興之時,每日有兩三千牲口往來販賣,鬥行30多名……。自朝至暮,轟轟如市。掃集兒童三四百有餘,抓集群眾不計其數,大街小巷賣飯火燒者直至三更……

  上馬村因靠近山門河口,村裏經商和打工者很多,因此造就這裏人很強的經商意識。改革開放後,該村一批人靠開礦辦企業率先走上致富道路。

  聞名遐邇“雙槽口”

  這裏的山門口,人們稱其為“東山門口”,此山口西約10公裏處的山陽區太行街道崗莊北端之山口被稱為“西山門口”。在東山門口入口處,有從前遺留下來一個用青石雕製成的雙槽,原是供來往於山內外騎士飲馬之用,因此“東山門口”又稱為“雙槽口”。天長日久,行人廣為傳播,所以“雙槽口”的名聲很有影響。

  對於“雙槽口”還有一個傳說:有一次唐朝大將尉遲敬德路過東山門口,由於趕路勞累就想下馬休息一會兒。可是下馬後,卻找不到一處可以喝水和飲馬的地方,尉遲敬德轉了一圈,隻看到山口處有一個用三塊石頭建成的小廟,他有些急了,就用隨身攜帶的鐧,在廟門外一塊大石頭上挖了兩個槽盛水,一個槽供人使用,一個槽用來飲馬。喝過水飲過馬之後,他好像還未盡興,於是又一次來到小廟前,用鐧在石頭上刻了兩個大佛。從此之後,當地人就將東山口取名“雙槽口”。

  同時,在村南街東路邊,原有石雕馬。據村裏老人說:“十四五歲的時候,還經常和小孩們騎在這個小石馬上玩耍,直到1950年,這個石馬還在這個石碾處放著,後來卻不見了。”因有石馬,上馬村原取名叫“石馬村”,與東山門口因有青石雙槽而取名“雙槽口”一樣,石馬與石槽兩樣緊聯的物件同一時間雕製,並放在一處,作為一種象征和寓意,大家推測有此可能。

  神農廟裏老戲樓

  究竟為什麼分上馬村、下馬村?上馬村地處太行山南麓山腳下,地勢要比中馬村和下馬村要高得多,因此稱為“上馬村”。

  民國二十年《修武縣誌·氏族表》和該村民國五年《苗氏宗譜》記載,上馬村遷居最早的人口是苗姓,係明朝萬曆年間自山西遷來。據此可知,明朝萬曆年間已有上馬村。

  《修武縣誌》上還載,上馬村古有“神農廟”。該廟現已無存,僅僅留有一塊刻有眾石佛花紋的供桌香案以及殘存的磚瓦遺跡。從所遺留下來的文物判斷,該廟約建於宋至明初,但從古廟遺址處發掘的磚推算為唐宋之遺物,由此可知,在建神農廟之前,還有過寺院。據該村的老人反映,神農廟裏仍有石佛爺像,中間是泥塑佛像,兩邊是石佛像,稱為“佛爺殿”,另外還有“閻王殿”“關爺殿”“子孫殿”,廟中有東西廂房,朝南的廟門外,東有“老君廟”和戲樓,都在一座院子裏。到了民國年間,馮玉祥軍隊進駐修武縣以後,破除迷信,將廟中所有泥塑神像打壞。

  1938年初,日寇來到這裏用炮火摧毀了戲樓,並利用戲樓的一些建築材料,在上馬村附近山坡上建築了8個炮樓,來鎮壓人民群眾。現在來到到此山坡處,還依稀可見當年碉堡的遺跡。到頑固軍(國民黨反動派軍隊)侵略村子時,把廟全部拆除,用來建造碉堡。

  上馬村在“文革”中,曾一度改為“紅光”村,但村民不滿意,後又改為原名“上馬村”。

  綠色發展“盧亮溝”

  上馬村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和青石資源。改革開放後,靠興辦小煤礦,該村集體經濟走在全區前列。小煤窯關停後又在一個叫盧亮溝的的山溝進行石頭開采,年生產規模達30萬噸,幾年的開采把半個山就“吃”了。

  破壞性的粗暴開采雖然短期內給村裏帶來經濟效益,代價卻是生態環境的惡化。植被被破壞、山坡黃土裸露、原先能種的土地也不能種了,失去經濟來源村裏開始矛盾滋生。

  2016年6月,焦作市開展北山治理行動後,如何讓廢棄采石溝華麗轉身,實現經濟與生態雙豐收?

  該村“兩委”在經過近一年的參觀學習、考察論證後,認為隻有把生態建設和旅遊業轉型結合起來,對盧亮溝進行合理治理開發,才能把沉重的生態負債轉化為一筆新的財富。

  上馬村通過邀請相關專家來盧亮溝實地調研,最終確定了這樣一條思路:以政府資金為引導,村集體群眾共同參與,吸引社會資本共同打造,充分利用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和沿山綠化的自然風光,建設一個以汽車營地、運動體驗、休閑旅遊、紅色教育、文化展示、農業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旅遊示範項目——盧亮溝智能共享戶外出發營(汽車露地)項目。

  2017年,村裏聘請北京汖致露營管理有限公司整體設計,嚴格按照國家體育總局5星級汽車露營地的標準建設,建成盧亮溝智能共享戶外出發營後,先後被國家體育總局評定為“汽車自駕運動營地”“全國4C級自駕車旅居車營地”也是河南省唯一入選的營地。

  “金鵬”展翅爭上遊

  2022年,借助盧亮溝智能共享戶外出發營,上馬村獲得“省特色旅遊鄉村”稱號。如果說盧亮溝智能共享戶外出發營是戴在上馬村頭上的明珠,那麼位於這裏的新金鵬食品有限公司將成為上馬村騰飛的雙翼。

  每天清晨,當太陽還在“安睡”的時候,帶著露珠的新鮮蔬菜和肉品已經進入新金鵬食品有限公司的工廠等待質檢。嫩綠的韭菜不允許有一丁點發黃,鮮肉要趁著尚有餘溫迅速放入零下40攝氏度的冷庫中脫酸,極速鎖鮮。

  創辦這家企業的是這個村土生土長的農民張利明。1999年,張利明懷著讓更多人能吃上可口的餃子的夢想,靠焦作市總工會2萬元幫扶資金起步,從3人小作坊滾動發展,不斷壯大,成為擁有固定資產2000餘萬元、流動資金300萬元的中型食品企業。

  “老傳統新工藝”是企業追求的特色模式。新建高品質廠房、引進一流的智能生產線、建設高標準的自動化冷庫、開通多條配送冷鏈、引進智能檢測係統。全方位的智能生產係統為傳統產業注入新動能,在不斷開發餃子產品的同時,又先後開發出湯圓、餛飩、粽子、油條、菜角、糖糕等係列產品紛紛麵市,每天50噸的健康食品發往河南各地以及山西、陝西、河北、山東、安徽、東北等地。

  新金鵬食品有限公司不僅安排了本村及周邊村100多名剩餘勞動力,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企業每年使用麵粉1000噸、肉350噸、菜2500噸,帶動了當地50多戶養殖和種植大戶發展。

  上馬村作為王將顯貴的上馬處,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的向往,在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我們衷心希望上馬村策馬揚鞭,飛奔向前。

□布財勇

(本文撰寫得到了苗永寶、張利明、胡高升、苗福臣、郭偉樂等人的大力支持)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上馬村:揚鞭馳騁會有時
    2023-12-8 16:02:57    來源:焦作晚報

      《修武縣誌》載:“上馬村東距馬界裏許(其間隔山門河)、西距寺河(村)三裏,南距中馬村(新村址)裏許,北距巡返(村)二裏。”上馬村現屬山陽區中星街道所轄。

      古老村名曆史久

      提起上馬村名字由來,有不同朝代和人物的傳說發生在上馬村、下馬村。其一,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東進至孝邑(今馬村區待王街道待王村),率領大軍在此駐紮,練兵習武、排兵布陣。一次周武王巡視聯軍大營,在上馬村處(距待王村5公裏)上馬,在下馬村下馬,故將武王上馬處稱為“上馬村”,下馬處稱“下馬村”;其二,傳說是因三國時期的趙雲分別在上馬村、下馬村處上下馬;也有的說是因唐朝的秦瓊或尉遲敬德上下馬;還有的說是因宋代的趙匡胤在該村北雙槽口處安營紮寨,後在此起兵上馬取名……

      傳說眾多,充分說明了這裏地理位置的重要。緊靠上馬村東有一條河,是太行山重要的泄洪河,人們稱之為“山門河”。曆史記載,清代以前,山門河是重要貨運河流。村北2公裏處的山門河口為重要的貨運碼頭。當陽峪的瓷器就是通過這裏運出。在清代以後,山門河河口碼頭由於山門河道逐漸枯竭,失去了貨運碼頭的功能,緊靠山門河是通往山西的道路,山門河口因此成為重要的貨物集散地。有史料記載,腳夫搬運者如流水一般,晝夜人行不斷。山門河集市大興之時,每日有兩三千牲口往來販賣,鬥行30多名……。自朝至暮,轟轟如市。掃集兒童三四百有餘,抓集群眾不計其數,大街小巷賣飯火燒者直至三更……

      上馬村因靠近山門河口,村裏經商和打工者很多,因此造就這裏人很強的經商意識。改革開放後,該村一批人靠開礦辦企業率先走上致富道路。

      聞名遐邇“雙槽口”

      這裏的山門口,人們稱其為“東山門口”,此山口西約10公裏處的山陽區太行街道崗莊北端之山口被稱為“西山門口”。在東山門口入口處,有從前遺留下來一個用青石雕製成的雙槽,原是供來往於山內外騎士飲馬之用,因此“東山門口”又稱為“雙槽口”。天長日久,行人廣為傳播,所以“雙槽口”的名聲很有影響。

      對於“雙槽口”還有一個傳說:有一次唐朝大將尉遲敬德路過東山門口,由於趕路勞累就想下馬休息一會兒。可是下馬後,卻找不到一處可以喝水和飲馬的地方,尉遲敬德轉了一圈,隻看到山口處有一個用三塊石頭建成的小廟,他有些急了,就用隨身攜帶的鐧,在廟門外一塊大石頭上挖了兩個槽盛水,一個槽供人使用,一個槽用來飲馬。喝過水飲過馬之後,他好像還未盡興,於是又一次來到小廟前,用鐧在石頭上刻了兩個大佛。從此之後,當地人就將東山口取名“雙槽口”。

      同時,在村南街東路邊,原有石雕馬。據村裏老人說:“十四五歲的時候,還經常和小孩們騎在這個小石馬上玩耍,直到1950年,這個石馬還在這個石碾處放著,後來卻不見了。”因有石馬,上馬村原取名叫“石馬村”,與東山門口因有青石雙槽而取名“雙槽口”一樣,石馬與石槽兩樣緊聯的物件同一時間雕製,並放在一處,作為一種象征和寓意,大家推測有此可能。

      神農廟裏老戲樓

      究竟為什麼分上馬村、下馬村?上馬村地處太行山南麓山腳下,地勢要比中馬村和下馬村要高得多,因此稱為“上馬村”。

      民國二十年《修武縣誌·氏族表》和該村民國五年《苗氏宗譜》記載,上馬村遷居最早的人口是苗姓,係明朝萬曆年間自山西遷來。據此可知,明朝萬曆年間已有上馬村。

      《修武縣誌》上還載,上馬村古有“神農廟”。該廟現已無存,僅僅留有一塊刻有眾石佛花紋的供桌香案以及殘存的磚瓦遺跡。從所遺留下來的文物判斷,該廟約建於宋至明初,但從古廟遺址處發掘的磚推算為唐宋之遺物,由此可知,在建神農廟之前,還有過寺院。據該村的老人反映,神農廟裏仍有石佛爺像,中間是泥塑佛像,兩邊是石佛像,稱為“佛爺殿”,另外還有“閻王殿”“關爺殿”“子孫殿”,廟中有東西廂房,朝南的廟門外,東有“老君廟”和戲樓,都在一座院子裏。到了民國年間,馮玉祥軍隊進駐修武縣以後,破除迷信,將廟中所有泥塑神像打壞。

      1938年初,日寇來到這裏用炮火摧毀了戲樓,並利用戲樓的一些建築材料,在上馬村附近山坡上建築了8個炮樓,來鎮壓人民群眾。現在來到到此山坡處,還依稀可見當年碉堡的遺跡。到頑固軍(國民黨反動派軍隊)侵略村子時,把廟全部拆除,用來建造碉堡。

      上馬村在“文革”中,曾一度改為“紅光”村,但村民不滿意,後又改為原名“上馬村”。

      綠色發展“盧亮溝”

      上馬村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和青石資源。改革開放後,靠興辦小煤礦,該村集體經濟走在全區前列。小煤窯關停後又在一個叫盧亮溝的的山溝進行石頭開采,年生產規模達30萬噸,幾年的開采把半個山就“吃”了。

      破壞性的粗暴開采雖然短期內給村裏帶來經濟效益,代價卻是生態環境的惡化。植被被破壞、山坡黃土裸露、原先能種的土地也不能種了,失去經濟來源村裏開始矛盾滋生。

      2016年6月,焦作市開展北山治理行動後,如何讓廢棄采石溝華麗轉身,實現經濟與生態雙豐收?

      該村“兩委”在經過近一年的參觀學習、考察論證後,認為隻有把生態建設和旅遊業轉型結合起來,對盧亮溝進行合理治理開發,才能把沉重的生態負債轉化為一筆新的財富。

      上馬村通過邀請相關專家來盧亮溝實地調研,最終確定了這樣一條思路:以政府資金為引導,村集體群眾共同參與,吸引社會資本共同打造,充分利用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和沿山綠化的自然風光,建設一個以汽車營地、運動體驗、休閑旅遊、紅色教育、文化展示、農業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旅遊示範項目——盧亮溝智能共享戶外出發營(汽車露地)項目。

      2017年,村裏聘請北京汖致露營管理有限公司整體設計,嚴格按照國家體育總局5星級汽車露營地的標準建設,建成盧亮溝智能共享戶外出發營後,先後被國家體育總局評定為“汽車自駕運動營地”“全國4C級自駕車旅居車營地”也是河南省唯一入選的營地。

      “金鵬”展翅爭上遊

      2022年,借助盧亮溝智能共享戶外出發營,上馬村獲得“省特色旅遊鄉村”稱號。如果說盧亮溝智能共享戶外出發營是戴在上馬村頭上的明珠,那麼位於這裏的新金鵬食品有限公司將成為上馬村騰飛的雙翼。

      每天清晨,當太陽還在“安睡”的時候,帶著露珠的新鮮蔬菜和肉品已經進入新金鵬食品有限公司的工廠等待質檢。嫩綠的韭菜不允許有一丁點發黃,鮮肉要趁著尚有餘溫迅速放入零下40攝氏度的冷庫中脫酸,極速鎖鮮。

      創辦這家企業的是這個村土生土長的農民張利明。1999年,張利明懷著讓更多人能吃上可口的餃子的夢想,靠焦作市總工會2萬元幫扶資金起步,從3人小作坊滾動發展,不斷壯大,成為擁有固定資產2000餘萬元、流動資金300萬元的中型食品企業。

      “老傳統新工藝”是企業追求的特色模式。新建高品質廠房、引進一流的智能生產線、建設高標準的自動化冷庫、開通多條配送冷鏈、引進智能檢測係統。全方位的智能生產係統為傳統產業注入新動能,在不斷開發餃子產品的同時,又先後開發出湯圓、餛飩、粽子、油條、菜角、糖糕等係列產品紛紛麵市,每天50噸的健康食品發往河南各地以及山西、陝西、河北、山東、安徽、東北等地。

      新金鵬食品有限公司不僅安排了本村及周邊村100多名剩餘勞動力,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企業每年使用麵粉1000噸、肉350噸、菜2500噸,帶動了當地50多戶養殖和種植大戶發展。

      上馬村作為王將顯貴的上馬處,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的向往,在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我們衷心希望上馬村策馬揚鞭,飛奔向前。

    □布財勇

    (本文撰寫得到了苗永寶、張利明、胡高升、苗福臣、郭偉樂等人的大力支持)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