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即時滾動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人文山陽 > 文化焦作 > 正文

經典山陽

探秘七賢民俗村:兩千多萬塊古磚重現老街風情
更新時間:2014-12-2 16:13:33    來源:焦作網-焦作晚報
  圖① 七賢民俗村老家印象古典屋簷。記者 寧江東 攝
  圖② 七賢民俗村小吃街效果圖。記者 寧江東 翻拍
  圖③ 七賢民俗村具有民俗風格的建築。記者 寧江東 攝

 

    核心提示

    青磚藍瓦、古木門窗建成的臨街商鋪,涓涓細流穿行在古石板街中央。房前屋後,遷移來的老柿樹上掛著紅彤彤的柿子……雲台山腳下,建設中的七賢民俗村內,5條可容納300多家店鋪的仿古小吃街,近日正式完工。建設規模如此宏大的仿古街,在我市尚屬首次,其滄桑與古韻如何得以完美展現?日前,記者探秘七賢民俗村仿古小吃街,施工人員給出一個數據:僅使用從民間收集來的古青磚就有2000多萬塊。

    9月20日下午,七賢民俗村仿古小吃街上,來自開封市的柳師傅舉起黃燜魚仿古招牌,掛到店門上。店內,他的愛人陳大偉把從老家運來的30套八仙桌、八仙椅擺放得整整齊齊。“為保證新鮮,隻有食材沒有準備好。其他一切準備就緒,隻等開業。”柳師傅一邊擦著招牌一邊笑著說。

    仿古小吃街是七賢民俗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0月1日將試營業。在此,記者將目光聚焦七賢民俗村仿古小吃街,體驗濃濃的老街風情……

    兩千多萬塊老磚留住古韻

    9月20日,記者漫步在七賢民俗村剛落成的仿古小吃街上。腳下,是由老青磚和石板鋪成的道路。街道兩側,一座座由青磚藍瓦、古木門窗建成的臨街商鋪古色古香。走近細看,無論是一個看似普通的舊木隔窗,還是角落裏懸掛的一件老木雕,雕刻工藝都十分精美,透露著曆史的滄桑。

    其實,以青磚藍瓦為主色調的傳統民居,已有二三千年曆史,直到上世紀70年代,才隨著機製磚瓦的誕生,逐漸退出傳統民居建築的曆史舞台,被人們慢慢遺忘。

    如今,為了體現老街古韻,七賢民俗村大量收購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舊磚、舊瓦、舊椽子、舊檁條,修建民居風格的老街,讓遊客品嚐小吃時能感受到中原民俗的建築風格。“老磚、老瓦的價格一路上漲。以老青磚為例,我們一共收購了2000多萬塊。從最開始的1元多一塊,上漲到現在的2元多一塊。”七賢民俗村運營總監高濤說。

    記者抬頭望去,老街兩側商鋪懸掛的招牌全為仿古牌匾。有的屋簷上,還懸掛著紅黃相間的豆腐坊、灌湯包、糕點店等仿古彩旗,隨風飄揚。“其中,有不少店鋪從古玩市場淘來上百年的老牌匾。”高濤說。

    兩條小吃街上,施工人員開挖的一條一米多深、一米多寬的河道,貫穿兩條老街,一直通到小吃街前的廣場上,與這裏的假山和小湖連接。“河道總長500餘米。十一前,河道通水後,在其中養魚,種睡蓮、荷花等水生植物。將來,涓涓細流穿行小吃街,形成門前碧水環繞、屋後綠樹成蔭的老家印象。”高濤說。

    “這條街取名好柿街、那條街取名古棗巷。”高濤走到小吃街前的廣場上,指著其中兩條老街說。原來,老街的房前屋後,整體遷移來30多棵老柿樹、40多棵老棗樹、2000多株竹子,還有老柳樹、老榆樹、老國槐、老皂角樹等多種鄉土樹種。小時候,我們常以村頭的老樹為地標,如今,5條古街中已命名的兩條街,也已街頭的古樹為地標。

    老街彙聚全省傳統名吃

    “這家店賣祁家黑笆簍花生!”高濤指著老街上的一個小店鋪說。此時,這家店鋪的木大門緊閉,高濤抬手敲了敲門,店內無人回應。

    “這個商戶很有個性!他一天隻生產60斤炒花生。他家的花生有三不賣:看稱不賣,問價不賣,說話不好聽不賣。他家的炒花生從宋朝傳到現在,有傳男不傳女的傳統,是餐飲界的傳奇。”漫步小吃街,高濤回憶起與這位祁姓店主的交往經曆。

    2009年,高濤在一次商品展銷會上,逐個攤位品嚐炒花生,感覺每家炒得都挺好吃。“但是,當我品嚐了其中一個攤位的花生後,我覺得,其他花生都不叫花生。”高濤說,這個攤位的攤主就是祁師傅。

    然而,近年來隨著年齡增長,已不為金錢發愁的祁師傅決定“退休”,歇息歇息勞累了幾十年的胳膊。當祁師傅聽到高濤邀請他來焦作做生意時,拒絕得很幹脆。高濤不死心,多次登門拜訪,並邀請祁師傅來七賢民俗村參觀,不論做不做生意,都報銷來往路費。

    “祁師傅參觀了七賢民俗村後,對民俗風情讚口不絕,說這正是他記憶中的老家印象。他願意來這裏繼續炒花生,把他家的炒花生給全世界的遊客品嚐。”高濤笑著說。

    據介紹,為重現老街風情,除了硬件建設,引來各地像祁師傅這樣的特色小吃傳承人,也是七賢民俗村的一項重要工作。為此,該民俗村不但不收商鋪租金,還給傳承人提供住宿、就餐等,合作條件十分優厚。

    “來這裏跟到家了一樣,他們都替我們考慮好了。”開封黃燜魚傳承人柳師傅對記者說。“我倆是兩口子。以前,我倆在開封鼓樓廣場賣黃燜魚。這是第一次來焦作。我們來這裏考察後,感覺很舒心。今後,我留在老家繼續賣黃燜魚,他來焦作賣黃燜魚。我可以經常來看他。”柳師傅的愛人陳大偉笑著說。

    記者走進這家黃燜魚店,老八仙桌上擺著青花瓷茶壺,古色古香。“我們店隻賣祖傳的黃燜魚,已有百年曆史。我家的黃燜魚,全部用5厘米長的小魚,掐頭去尾,進行醃製、炸、燜。色澤金黃,口感滑潤。”柳師傅說。據介紹,黃燜魚的一個重要特色是連魚刺都是酥的,也可吃掉。“隻要有牙,兩三歲小孩兒也可以把魚囫圇吃掉,不會被魚刺卡住。”柳師傅說。

    “這是祖傳技藝,公布了配方,其他人也做不出來。火候、溫度、食材的先後順序、烹飪時間以及每一道工序都有講究,否則就做不成功。”柳師傅說。

    “以前,我們也去外地趕過場,參加過美食節,但一般都10來天。這次,我們與七賢民俗村一下簽了三年合 同,以前從沒有過。因為我們看好這裏。”陳大偉說。

    說話間,與柳師傅一同從開封來的郭玉山女士,邀請記者去她的店裏看看。今年不到40歲的郭玉山,已做桶子雞20多年。“我家的桶子雞也有100多年曆史。現在是家族生意,我姐在開封做生意,我來這裏二次創業。”郭玉山說。

    郭玉山介紹,她家桶子雞的一大特色是,選用的原料不是市場上一般的三黃雞,全都是生長兩年以上、下過蛋的老母雞。“桶子雞外形圓似桶,找不到開膛破肚的刀口。有色澤鮮黃、鹹香嫩脆、肥而不膩、越嚼越香幾大特點。”郭玉山說。

    高濤介紹,目前,全省18個地市的117家特色小吃鋪陸續入駐小吃街。117家小吃鋪,提供三四百種地方特色小吃。其中,還有40多種台灣小吃。

    “我省開封小吃比較多,被我們民俗村引進來的開封特色小吃還有麻辣羊蹄、祁縣羊頭、杏仁茶、酸湯丸子等10多種。其中,開封市的薄荷糖味道正,鼻子不通氣,吃一塊立馬就通氣了。”高濤笑著說。據悉,開封市隻有這一家賣薄荷糖的老店,並且是老作坊、老工藝,正在申請“非遺”。遊客來七賢民俗村小吃街,一定能找到兒時吃過的薄荷糖的味道。據介紹,小吃街彙集的特色小吃中有很多是國家級“非遺”。目前,七賢民俗村已邀請14位“非遺”傳承人,國慶節期間來民俗村現場製作小吃。

    自己動手體驗更多樂趣

    漫步老街,高濤指著一個麵積較大的商鋪說,這是一個烘培房。顧客可以自己動手製作糕點,有人協助烤製。小吃街上,還有現磨咖啡館。從選咖啡豆,到炒豆、磨豆,到最後的衝泡,全由遊客自己來完成。在哈根達斯冰淇淋館,顧客也可以參與製作。

    “我們篩選特色小吃的時候,以現場製作為主。半數以上的小吃店,顧客都能參與進來。”高濤說。據介紹,七賢民俗村小吃街,堅持差異化發展,所有小吃一定是市場上難得一見的。“我們組建9個招商團隊,各自負責一個區域拉網式篩選,把各地最有名的、最具當地特色的小吃引進入民俗村。我們的定位是‘做民俗小吃,不做美食廣場’。市場常見的小吃,在這裏見不到。”高濤說。

    記者 李曉軍 寧江東

 

文章編輯:wxj 
  • 上一篇文章: 沒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廣告服務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網友幫忙團熱線:(0391)8797395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395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郵編:454002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 舉報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號 報業·國貿大廈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