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即時滾動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人文山陽 > 文化焦作 > 正文

經典山陽

非遺保護不能再唱“獨角戲”
更新時間:2017-6-9 9:10:50    來源:焦作日報

  圖為我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高抬火轎。 (本報資料照片)

  6月10日,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第八屆焦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活動周將拉開帷幕。此時,正忙於各項準備工作的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聶琨在麵對記者采訪時除了欣喜,還流露出了對今後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保護工作的擔憂。

  2005年,我市掛牌成立非遺保護中心,規範啟動和開展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公布及保護工作。從這一年起,聶琨開始“零距離”接觸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並真切地感受到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不易。

  為了更好宣傳推介我市的非遺項目,每次在組織實施非遺各類活動和展演時,非遺保護中心都想給非遺項目創造更多的展示機會,但由於行頭陳舊、樂器破爛,達不到群眾對傳統文化的要求,最終不得不另選他項。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我市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找到了發展信心,並全力恢複、傳承了一批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已經跨過起跑線的他們,卻在接下來的接力賽中接不上力,往往單打獨鬥,孤立無援。

  聶琨說:“12年來,我市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像孩子一樣一天天成長,越來越需要整合各方資源給予支持,可作為地方非遺保護部門,我們卻無力整合,隻能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事實上,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是一項係統性、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如果我們把它比作一場舞台秀,那麼政府、非遺保護部門、傳承人以及類別專家都是這場舞台秀中的主角。要演一場好戲,各主角都要認真完成角色任務。

  近年來,在國家、省相關政策的積極推動下,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我市懷梆、絞胎瓷等一批優秀傳承人與高校結合傳承優秀文化;陳氏太極拳、月山八極拳通過傳承人的努力培養,後繼有人。特別是非遺項目的各類展示展演、進校園活動及文化、非遺保護部門開展的“教你一招”免費培訓等係列活動,擴大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然而,與先進地區相比,政府、主管部門、傳承人、類別專家“四大角色”在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依舊不夠給力。

  政府主導力不夠。按照相關要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應得到來自國家、省、市、縣四級支持,可現在市、縣兩級資金支持明顯不足。截至目前,我市尚未有一處綜合性、專業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平台。缺失展示平台就等於缺失高度陣地,無法引領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

  傳承人傳承力不足。據了解,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年齡普遍偏大,受知識水平局限,他們的傳承力不足,創新傳承意識欠缺,對青少年缺少吸引力。采訪時,聶琨告訴記者,在市縣兩級組織開展的非遺活動和非遺講座中,受眾大多是中老年人,教育層次也相對偏低,這不利於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類別專家滲透力不夠。不少專家的非遺保護多圍繞自身專業探究。比如,體育專業人士多注重太極拳的形,對太極拳形神兼備的文化內涵欠缺。

  理論調研難以開展。非遺保護部門由於人力財力不足,困於事務性工作,難以開展理論調研。聶琨說:“自2005年我市非遺保護工作開始已12年了,可多數縣(市)區非遺保護部門仍沒有確定專職的非遺保護人員,他們中的大多數身兼數職。隨著國家對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的持續深入,許多工作人員無法全心投入到非遺保護工作中,這肯定會影響工作的實施和開展。”

  毋庸置疑,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並不是非遺保護部門的“獨角戲”。聶琨說:“作為非遺保護部門,我們難就難在有心無力協調整合各方資源,讓更多人自覺地投身到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中。看著一些稍有生機的非遺項目再次瀕臨消亡,身為一名非遺保護工作者,我們隻能表示遺憾。”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廣告服務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網友幫忙團熱線:(0391)8797395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395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郵編:454002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 舉報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號 報業·國貿大廈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