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即時滾動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人文山陽 > 文化焦作 > 正文

經典山陽

焦作“非遺”需要開拓新路
更新時間:2017-6-16 8:47:24    來源:焦作日報
        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保護中心統計,目前,我市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3項,省級“非遺”項目70項,市級“非遺”項目172項,縣級“非遺”項目411項,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939人,“非遺”資源豐厚,居全省前列。

        當下焦作“非遺”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讓“非遺”在傳承中始終保有活力。

         慶幸的是,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道路上,焦作“非遺”積累了一些經驗。比如,在傳承太極拳文化的道路上,近年來,我市深入挖掘太極拳文化內涵,傳播太極拳養生理念,促進太極拳文化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前不久,陳式太極拳大師王西安自創太極八式,將陳式太極拳動作簡化為八個,便於“上班族”鍛煉身體。再比如,我市絞胎瓷技藝失而複得後,傳承人不斷將先進的陶瓷彩繪、拉坯等工藝融入其中,創作了一批符合現代人審美的作品。

        固然,作為我市的“非遺”明星,太極拳與絞胎瓷尚在探尋傳承與發展的最佳渠道。它們十幾年來的成長經曆也驗證了一個道理:讓“非遺”生活化。

        談及如何讓“非遺”融入現代人生活,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聶琨連發三問:能否讓孟州市的屋脊製品為“老家莫溝”增添建築特色?能否運用博愛柏山缸防腐的技術特性,研發一批生活用品?在扇子實用價值降低後,博愛竹扇的藝術價值能否再提升些?

        聶琨急迫的三問令記者讀到了這樣的信息——我市“非遺”求新發展空間巨大,前途漫長且艱辛。事實上,我市“非遺”在傳承與發展中解決這些問題比提出這些問題顯然更為重要。

        作為焦作傳統武術技藝傳承的先行者之一,今年72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博愛月山八極拳代表性傳承人馬德行在思考,如何讓剛猛的月山八極拳更適合老年、青年、少年三代人習練?

        馬德行說,月山八極拳生性剛猛,老年人無法習練,青年和少年怕吃苦不願意習練。習練者越來越少,使得月山八極拳後繼乏人,缺少創新動力。現在,他想圍繞養生理念,在不失月山八極拳核心文化的情況下,改造月山八極拳,但有一定難度。

        早在2000年,馬德行便創辦了月山八極拳文武學校。據馬德行介紹,進入2000年後,中國傳統武術整體走向下坡路,各地武校的日子都不好過。月山八極拳文武學校的土地是租賃的,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固定的傳承基地,人才斷鏈也就在所難免。

        焦作“非遺”需要拓路求新,而求新之路需要求才。

        沁陽市懷梆藝術保護中心負責人秦鐵牛與馬德行有著一樣的苦惱。

        秦鐵牛告訴記者,為讓懷梆藝術更加貼近生活,這些年來,沁陽市懷梆藝術保護中心在沁陽市政府的支持下,排練了許多新戲。其中,《王東明》《好媳婦》分別獲得全省戲劇大賽金獎、一等獎,新戲中的人物都是沁陽市人民熟悉的身邊好人。2015年,為慶祝抗戰勝利70周年,沁陽市懷梆藝術保護中心又排演了《紅色交通線》,深受群眾好評。今年5月,根據沁陽籍曆史名人曹瑾改編的《曹瑾還鄉》開始排練。

        然而,沁陽市懷梆藝術保護中心依舊缺人才,缺表演人才,缺唱腔編寫人才。秦鐵牛說,之前沁陽市懷梆藝術保護中心的唱腔編寫工作是由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楊戰祥負責的。自楊戰祥去世後,沁陽市懷梆藝術保護中心就急缺唱腔編寫人才。如果懷梆表演沒有自己的唱腔編寫人才,那麼它將失去靈魂,也就偏離了“非遺”傳承與保護的軌道。

        缺錢更缺人才,焦作“非遺”在拓路求新的征途中艱難求存。

        采訪時,記者獲知,我市目前正在積極推進“非遺”生產性保護工作,並以11家市級以上“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作為實驗田,探索一條適合“非遺”項目保護發展的有效途徑。

        “以保護帶動發展,以發展促進保護。”這樣的理念指導著我市“非遺”拓路求新,促使我市“非遺”走入保護與傳承良性發展的軌道。(記者 王瑋萱)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廣告服務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網友幫忙團熱線:(0391)8797395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395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郵編:454002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 舉報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號 報業·國貿大廈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