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1年專題區 > 中信銀行 > 正文

2021年專題區

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中信銀行打造科技金融新範式
更新時間:2023-11-24 9:37:26    來源:中信銀行

  近期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總攬全局、舉旗定向,科學回答了金融事業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發出了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動員令,吹響了新時代新征程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號角。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創新力度進一步提升,科技和金融正實現“雙向奔赴”。

  這其中,中信銀行堅持政治引領,順應產業升級、錨定科創特性、立足協同優勢提供的“中信方案”受到科創企業的交口稱讚,成為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的典型樣本。

  堅持政治引領,變革創新踐行“中信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中信銀行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持續強根固魂,用黨的創新理論和政策統領工作、校準航向、凝聚力量,踐行國有股份製銀行的使命擔當。

  中信銀行作為國有金融機構,發展科技金融既是政治任務和社會責任,也是看清產業向新、政策革新、企業創新的時代大勢後,主動選擇、躬身入局,謀求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高度統一。中信銀行黨委堅持對科技金融工作的統一領導,發揮機製優勢和政策優勢,不斷提升服務科創企業的質效。總行黨委審議通過《中信銀行科創金融業務發展規劃》,明確了科技金融發展的定位、目標和策略,成立科技金融領導小組,統籌對科技金融工作的管理和部署。黨委書記組織召開科技金融業務啟動會,將科技金融提升至全行戰略高度,舉全行之力推進科技金融體係建設。年初以來,中信銀行全麵實施公司金融板塊組織架構調整,著力打造了科技金融“1+12+200”的專業化組織體係,在總行和12家科技型企業聚焦的地區成立了分行科技金融中心,選擇近200家經營機構作為科技金融先鋒軍支行,建立了總分支上下貫通、前中後一體推動的敏捷型組織。

  順應產業升級,服務實體展現“中信作為”

  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金融,這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賦予金融業的曆史使命。中信銀行化“國之大者”為“行之要務”,持續優化產品服務供給,將金融服務深度嵌入新型舉國體製下的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體係。

  立足“不止於信貸”的業務發展邏輯,自2019年以來,中信銀行不斷強化適配於科技企業的專屬產品研發,不斷豐富科技金融的內涵和外延。比如,在2022年首創積分卡審批模型,打破重曆史、重財務、重抵押的傳統授信邏輯,優化科技因素得分,從評估企業財務“三張報表”到評估企業創新要素“第四張報表”,推動建立科技金融“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製。再如,2021年推出全線上、自動化審批的“科創e貸”,精準滿足中小型科技型企業的信用融資需求。此外,圍繞科技型企業成長周期中的資本運作需求,推進科創人才貸、選擇權貸款、股權激勵融資、專屬服務等一係列特色化創新產品,極力打通科技型企業融資痛點,滿足科技主體融資需求。截至2023年6月末,根據央行通報,中信銀行科技創新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長超過73%,2022年以來增速排名同業第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服務覆蓋度已近60%。

  比如,某科創板上市企業,專業從事光纖陀螺核心器件光纖環研產,致力於開拓以軍用慣性導航領域為主的光纖環及其主要材料特種光纖的高新技術產業化應用。2014年,在了解到企業有流動資金貸款需求後,中信銀行第一時間為其提供5,000萬元信貸支持。隨著企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中信銀行聯合中信建投證券基於行業投研和企業實際發展情況,為企業提供了信用融資,股權激勵融資、保薦承銷等綜合金融服務,助力企業在2022年底IPO如期發行。

  錨定科創特性,優勢集成輸出“中信智慧”

  科技型企業要實現從0到1、從1到N的跨越,離不開政策、金融、人才等資源要素的“護航”。中信銀行致力成為樞紐,彙聚政府部門、產業園區、私募股權、科研院所及高校等各方麵力量,塑造科技型企業新經營生態。

  銀政合作方麵,中信銀行緊跟政策導向,聚焦發改委主導的投貸聯動合作機製、工信部“3+2”優質企業、科技部火炬中心“企業創新積分製”等,結合中信實踐,推動創新發展。此外,近年來,中信銀行充分發揮中信集團“金融+實業”的獨特優勢,創新協同模式,樹立“中信協同+”品牌形象,持續釋放中信協同的潛力與價值。2022年,中信金控設立投資銀行子委員會和12個重點區域分會,以科技金融為發力重點,在各金融子公司之間建立起客戶共享、產品共創、渠道共建、營銷共贏、智力共聚的良性循環。同時,中信銀行彙集集團內金融子公司優勢業務,圍繞科技型企業成長過程中的信用融資、股權融資、並購重組、IPO和再融資、跨境投融資等多元化場景,精準適配“商行+投行”“股權+債權”“企業+個人”“融資+服務”綜合金融方案,實現信貸和資本市場接力的遞進式服務模式。

  比如,某碳化矽功率半導體和芯片製造企業,國內第一家自主開發並掌握6英寸SIC MOSFET產品及工藝。2022年,在了解到企業籌建初期尚無經營性現金流情況下,中信銀行了解到客戶有融資需求,通過合作單位臨芯基金引薦,第一時間主動聯係,在充分調研、深度行業分析後,認定企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半導體矽片“卡脖子”現狀,通過積分卡審批模式,給予客戶3,000萬元信用融資。後續,中信銀行通過投貸聯動、股權激勵融資等方式,挖掘客戶多種金融需求,持續加深合作,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防範金融風險,穩健發展做好“中信答卷”

  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是黨中央對金融工作提出的三大任務。中信銀行堅持係統觀念,不斷適應新形勢、新理念、新要求,以專業服務嚴守金融安全底線,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全力維護大局穩定。

  強化能力支撐。基於新發展格局下科創企業行業賽道新、成長速度快等新特點,中信銀行正在按照行業維度逐項梳理科技型企業的信用評價標準和風險評估邏輯,解決客戶選擇與企業發展階段不協調的問題。堅持投研驅動。在科技金融領域深入貫徹“五策合一”,即行業研究、授信政策、審批標準、營銷指引、資源配置的同向發力,指導對科技型企業精準營銷、專業研判和穩健審批。優化風控體係。通過設立科技金融專門審批團隊、設立風險控製崗位等方式,打造差異化審批機製,以高度的專業性把控業務風險。推動將專利數量、研發強度、投資機構、科創資質等科創屬性納入評估要素,構建科創企業友好型的內部評級模型。強化盡職免責。製訂針對科創企業的盡職免責機製,強調“先盡職、再免責”,在提升業務人員信貸能力的基礎上釋放科技金融業務的生產力,確保業務穩健發展。

  中信銀行表示,未來將堅定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堅守金融本源,堅持金融使命,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的核心任務,以“中信實踐”助推金融強國建設,以高質量金融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文章編輯:陳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中信銀行打造科技金融新範式
2023-11-24 9:37:26    來源:中信銀行

  近期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總攬全局、舉旗定向,科學回答了金融事業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發出了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動員令,吹響了新時代新征程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號角。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創新力度進一步提升,科技和金融正實現“雙向奔赴”。

  這其中,中信銀行堅持政治引領,順應產業升級、錨定科創特性、立足協同優勢提供的“中信方案”受到科創企業的交口稱讚,成為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的典型樣本。

  堅持政治引領,變革創新踐行“中信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中信銀行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持續強根固魂,用黨的創新理論和政策統領工作、校準航向、凝聚力量,踐行國有股份製銀行的使命擔當。

  中信銀行作為國有金融機構,發展科技金融既是政治任務和社會責任,也是看清產業向新、政策革新、企業創新的時代大勢後,主動選擇、躬身入局,謀求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高度統一。中信銀行黨委堅持對科技金融工作的統一領導,發揮機製優勢和政策優勢,不斷提升服務科創企業的質效。總行黨委審議通過《中信銀行科創金融業務發展規劃》,明確了科技金融發展的定位、目標和策略,成立科技金融領導小組,統籌對科技金融工作的管理和部署。黨委書記組織召開科技金融業務啟動會,將科技金融提升至全行戰略高度,舉全行之力推進科技金融體係建設。年初以來,中信銀行全麵實施公司金融板塊組織架構調整,著力打造了科技金融“1+12+200”的專業化組織體係,在總行和12家科技型企業聚焦的地區成立了分行科技金融中心,選擇近200家經營機構作為科技金融先鋒軍支行,建立了總分支上下貫通、前中後一體推動的敏捷型組織。

  順應產業升級,服務實體展現“中信作為”

  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金融,這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賦予金融業的曆史使命。中信銀行化“國之大者”為“行之要務”,持續優化產品服務供給,將金融服務深度嵌入新型舉國體製下的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體係。

  立足“不止於信貸”的業務發展邏輯,自2019年以來,中信銀行不斷強化適配於科技企業的專屬產品研發,不斷豐富科技金融的內涵和外延。比如,在2022年首創積分卡審批模型,打破重曆史、重財務、重抵押的傳統授信邏輯,優化科技因素得分,從評估企業財務“三張報表”到評估企業創新要素“第四張報表”,推動建立科技金融“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製。再如,2021年推出全線上、自動化審批的“科創e貸”,精準滿足中小型科技型企業的信用融資需求。此外,圍繞科技型企業成長周期中的資本運作需求,推進科創人才貸、選擇權貸款、股權激勵融資、專屬服務等一係列特色化創新產品,極力打通科技型企業融資痛點,滿足科技主體融資需求。截至2023年6月末,根據央行通報,中信銀行科技創新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長超過73%,2022年以來增速排名同業第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服務覆蓋度已近60%。

  比如,某科創板上市企業,專業從事光纖陀螺核心器件光纖環研產,致力於開拓以軍用慣性導航領域為主的光纖環及其主要材料特種光纖的高新技術產業化應用。2014年,在了解到企業有流動資金貸款需求後,中信銀行第一時間為其提供5,000萬元信貸支持。隨著企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中信銀行聯合中信建投證券基於行業投研和企業實際發展情況,為企業提供了信用融資,股權激勵融資、保薦承銷等綜合金融服務,助力企業在2022年底IPO如期發行。

  錨定科創特性,優勢集成輸出“中信智慧”

  科技型企業要實現從0到1、從1到N的跨越,離不開政策、金融、人才等資源要素的“護航”。中信銀行致力成為樞紐,彙聚政府部門、產業園區、私募股權、科研院所及高校等各方麵力量,塑造科技型企業新經營生態。

  銀政合作方麵,中信銀行緊跟政策導向,聚焦發改委主導的投貸聯動合作機製、工信部“3+2”優質企業、科技部火炬中心“企業創新積分製”等,結合中信實踐,推動創新發展。此外,近年來,中信銀行充分發揮中信集團“金融+實業”的獨特優勢,創新協同模式,樹立“中信協同+”品牌形象,持續釋放中信協同的潛力與價值。2022年,中信金控設立投資銀行子委員會和12個重點區域分會,以科技金融為發力重點,在各金融子公司之間建立起客戶共享、產品共創、渠道共建、營銷共贏、智力共聚的良性循環。同時,中信銀行彙集集團內金融子公司優勢業務,圍繞科技型企業成長過程中的信用融資、股權融資、並購重組、IPO和再融資、跨境投融資等多元化場景,精準適配“商行+投行”“股權+債權”“企業+個人”“融資+服務”綜合金融方案,實現信貸和資本市場接力的遞進式服務模式。

  比如,某碳化矽功率半導體和芯片製造企業,國內第一家自主開發並掌握6英寸SIC MOSFET產品及工藝。2022年,在了解到企業籌建初期尚無經營性現金流情況下,中信銀行了解到客戶有融資需求,通過合作單位臨芯基金引薦,第一時間主動聯係,在充分調研、深度行業分析後,認定企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半導體矽片“卡脖子”現狀,通過積分卡審批模式,給予客戶3,000萬元信用融資。後續,中信銀行通過投貸聯動、股權激勵融資等方式,挖掘客戶多種金融需求,持續加深合作,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防範金融風險,穩健發展做好“中信答卷”

  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是黨中央對金融工作提出的三大任務。中信銀行堅持係統觀念,不斷適應新形勢、新理念、新要求,以專業服務嚴守金融安全底線,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全力維護大局穩定。

  強化能力支撐。基於新發展格局下科創企業行業賽道新、成長速度快等新特點,中信銀行正在按照行業維度逐項梳理科技型企業的信用評價標準和風險評估邏輯,解決客戶選擇與企業發展階段不協調的問題。堅持投研驅動。在科技金融領域深入貫徹“五策合一”,即行業研究、授信政策、審批標準、營銷指引、資源配置的同向發力,指導對科技型企業精準營銷、專業研判和穩健審批。優化風控體係。通過設立科技金融專門審批團隊、設立風險控製崗位等方式,打造差異化審批機製,以高度的專業性把控業務風險。推動將專利數量、研發強度、投資機構、科創資質等科創屬性納入評估要素,構建科創企業友好型的內部評級模型。強化盡職免責。製訂針對科創企業的盡職免責機製,強調“先盡職、再免責”,在提升業務人員信貸能力的基礎上釋放科技金融業務的生產力,確保業務穩健發展。

  中信銀行表示,未來將堅定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堅守金融本源,堅持金融使命,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的核心任務,以“中信實踐”助推金融強國建設,以高質量金融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