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更新時間:2022-9-8 10:13:16    來源:新華社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裏人心共賞時”,9月10日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天文科普專家告訴記者,今年中秋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中秋滿月最圓時刻為9月10日17時59分。傍晚時分,一輪圓月升起,正是公眾賞月佳時。

  中秋節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張暘介紹,依據月球繞地球公轉而確定的“月”有多種定義,其中一種根據盈虧周期而定的月叫“朔望月”,是農曆確定月份的依據,其平均長度約為29.53天。農曆的七、八、九月為秋季,農曆八月十五在秋季中間,被稱為“中秋節”。

  月球繞地球轉動一周的過程中,從地球上看,月亮呈現出的不同相貌為“月相”。即月亮有時像細窄的月牙,有時像一輪圓盤。張暘說,月相變化周期的起點是一個具體時刻,稱為“朔”,當天稱為“朔日”。此時月亮處於地球和太陽的中間,對地麵觀測者來說無法看見。

  月亮最圓的時刻稱為“望”,當天為“望日”。“望”對應著每個農曆月的大約中點處,此時月亮位於日地連線的延長線附近,正對地球的整個半球都被太陽照亮,因此地麵上的人可以看到一輪滿月。

  “望出現在農曆哪天,取決於朔的具體時刻,以及朔望間的時間間隔。”張暘說,以今年中秋為例,農曆八月的朔發生於8月27日的16時17分,朔望間的間隔為14天1小時42分,望發生在9月10日17時59分。當日正巧是農曆八月十五,因此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滿月並不一定剛好出現在農曆十五,而是在農曆十四至十七間都可能出現,因此中秋節不一定總“趕”得上月亮最圓的時候。近10年之中,公曆日期最早的中秋節為2014年9月8日,當時的中秋月最圓時刻出現在農曆八月十六9時38分;最晚的中秋節為2017年10月4日,對應的月圓時刻為農曆八月十七2時40分。張暘介紹,從2021年開始,連續三年的中秋都會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記者王玨玢、邱冰清、周潤健)

新聞編輯:劉佳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2022-9-8 10:13:16    來源:新華社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裏人心共賞時”,9月10日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天文科普專家告訴記者,今年中秋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中秋滿月最圓時刻為9月10日17時59分。傍晚時分,一輪圓月升起,正是公眾賞月佳時。

      中秋節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張暘介紹,依據月球繞地球公轉而確定的“月”有多種定義,其中一種根據盈虧周期而定的月叫“朔望月”,是農曆確定月份的依據,其平均長度約為29.53天。農曆的七、八、九月為秋季,農曆八月十五在秋季中間,被稱為“中秋節”。

      月球繞地球轉動一周的過程中,從地球上看,月亮呈現出的不同相貌為“月相”。即月亮有時像細窄的月牙,有時像一輪圓盤。張暘說,月相變化周期的起點是一個具體時刻,稱為“朔”,當天稱為“朔日”。此時月亮處於地球和太陽的中間,對地麵觀測者來說無法看見。

      月亮最圓的時刻稱為“望”,當天為“望日”。“望”對應著每個農曆月的大約中點處,此時月亮位於日地連線的延長線附近,正對地球的整個半球都被太陽照亮,因此地麵上的人可以看到一輪滿月。

      “望出現在農曆哪天,取決於朔的具體時刻,以及朔望間的時間間隔。”張暘說,以今年中秋為例,農曆八月的朔發生於8月27日的16時17分,朔望間的間隔為14天1小時42分,望發生在9月10日17時59分。當日正巧是農曆八月十五,因此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滿月並不一定剛好出現在農曆十五,而是在農曆十四至十七間都可能出現,因此中秋節不一定總“趕”得上月亮最圓的時候。近10年之中,公曆日期最早的中秋節為2014年9月8日,當時的中秋月最圓時刻出現在農曆八月十六9時38分;最晚的中秋節為2017年10月4日,對應的月圓時刻為農曆八月十七2時40分。張暘介紹,從2021年開始,連續三年的中秋都會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記者王玨玢、邱冰清、周潤健)

    新聞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