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焦作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南水”潤焦看巨變
——寫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九周年之際
更新時間:2023-12-12 9:19:56    來源:焦作日報

  通水九周年,懷川看巨變。

  2014年12月12日這天,南水北調中線“大動脈”正式通水載入共和國治水史冊;從這天起,懷川兒女也開啟了用足用好用活南水北調水資源的新紀元。

  大雪時節,恰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九周年,記者深入我市城鄉采訪,親身感受“南水”潤焦帶來的水源之變、水質之變、生態之變、環境之變,令人印象深刻,驚喜連連。

  走進解放區上白作街道上白作村劉新愛的家,她擰開廚房水龍頭,看著來自“亞洲天池”的丹江水對記者說:“如今,俺村人都吃上清澈甘甜的南水北調水了。”該村黨支部副書記姬長金說:“俺村7000多口人,過去吃地下水,現在換成了丹江水。”

  為了讓我市城區居民早日吃上丹江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南水北調中心等單位通力合作,特別是焦作水務公司幹部職工頑強拚搏、艱苦奮戰,先後建成了兩座日供水能力共31萬立方米的現代化水廠,隨著6座加壓泵站及總長57公裏的供水主管線建成運行,我市中心城區90萬市民吃上了南水北調優質水,開啟了以南水北調水全麵替代地下水、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雙水源供水保障的新時代。

  同時,市南水北調中心幹部職工在配套工程建設中“五+二”“白+黑”,連續奮戰,先後建成了6條輸水線路、11個基層站(所),使焦作城區、修武縣、武陟縣、溫縣、博愛縣城區居民先後吃上了丹江水,全市受益人口160多萬人。截至2023年12月1日,南水北調工程累計為我市城鄉居民生活供水49804.14萬立方米。

  水源置換後為我市節省了寶貴的地下水資源。武陟縣城區居民用上南水北調水後,累計節省地下水7400萬立方米。溫縣城區水源切換成南水北調水後,2021年至2022年壓采地下水390.92萬立方米。

  城鄉居民吃上了丹江水,收獲了滿滿幸福感。武陟縣圪壋店鎮圪壋店村黨總支副書記李海龍說:“俺村1.1萬口人,過去吃又渾、又硬的自備井水,水垢多、水質差,現在全吃上甘甜衛生的丹江水了。”

  為了讓更多城鄉群眾用上南水北調水,我市謀劃了總投資28.47億元、惠及全市178萬農村群眾的十大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截至目前,近三分之二水廠已經建成或主體完工,供水管網改造完成近九成,178個村29.9萬群眾率先用上了南水北調水等優質地表水。武陟縣南水北調配套水廠工程部經理張巧玲說:“如今,水廠向東供水已延伸至圪壋店鎮以東喬廟鎮,目前全縣城鄉居民有24萬人吃上了丹江水。”

  經過連續多年為龍源湖、群英河、黑河、大沙河和郇封嶺地下漏鬥區進行生態補水,既改善了補水區生態環境,又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截至2023年11月1日,南水北調工程累計為我市生態補水7196.69萬立方米。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焦作段采訪時記者看到,蜿蜒北上的總幹渠,猶如一條五彩的巨龍,成為中線工程最美風景線,穿城而過的城區段發生的巨變更令人振奮。南水北調·天河公園如一條五彩帶,美的醉人,市南水北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的12個節點公園美不勝收,昔日環境髒亂差的城市之傷變成了國家AAAA旅遊景區。在天河法治主題公園唱戲的劇團負責人孫先貴說:“天河公園成了市民和戲迷的好去處,今年夏天,火車站南廣場幾乎每天都舉辦戲迷演唱會。”

  南水北調城區段環境的改善促進了經濟發展,幹渠兩邊寸土寸金,一座座樓房拔地而起,新開發的眾盛·城際花園、碧桂園·翡翠灣等樓盤市場紅火。

  廣大城區段搬遷群眾成了最大受益者,40008戶、1.8萬人搬進了新居。解放區王褚街道士林村搬遷戶72歲的靳棵勤說:“俺老兩口住一套80平方米的新房,住的條件好,周邊環境更好,家家都過上好日子了。”

(記者原文釗)

 

總值班:王靜鋒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陳 琦

編 輯:李潤生

校 對:謝萬裏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南水”潤焦看巨變
    ——寫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九周年之際
    2023-12-12 9:19:56    來源:焦作日報

      通水九周年,懷川看巨變。

      2014年12月12日這天,南水北調中線“大動脈”正式通水載入共和國治水史冊;從這天起,懷川兒女也開啟了用足用好用活南水北調水資源的新紀元。

      大雪時節,恰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九周年,記者深入我市城鄉采訪,親身感受“南水”潤焦帶來的水源之變、水質之變、生態之變、環境之變,令人印象深刻,驚喜連連。

      走進解放區上白作街道上白作村劉新愛的家,她擰開廚房水龍頭,看著來自“亞洲天池”的丹江水對記者說:“如今,俺村人都吃上清澈甘甜的南水北調水了。”該村黨支部副書記姬長金說:“俺村7000多口人,過去吃地下水,現在換成了丹江水。”

      為了讓我市城區居民早日吃上丹江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南水北調中心等單位通力合作,特別是焦作水務公司幹部職工頑強拚搏、艱苦奮戰,先後建成了兩座日供水能力共31萬立方米的現代化水廠,隨著6座加壓泵站及總長57公裏的供水主管線建成運行,我市中心城區90萬市民吃上了南水北調優質水,開啟了以南水北調水全麵替代地下水、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雙水源供水保障的新時代。

      同時,市南水北調中心幹部職工在配套工程建設中“五+二”“白+黑”,連續奮戰,先後建成了6條輸水線路、11個基層站(所),使焦作城區、修武縣、武陟縣、溫縣、博愛縣城區居民先後吃上了丹江水,全市受益人口160多萬人。截至2023年12月1日,南水北調工程累計為我市城鄉居民生活供水49804.14萬立方米。

      水源置換後為我市節省了寶貴的地下水資源。武陟縣城區居民用上南水北調水後,累計節省地下水7400萬立方米。溫縣城區水源切換成南水北調水後,2021年至2022年壓采地下水390.92萬立方米。

      城鄉居民吃上了丹江水,收獲了滿滿幸福感。武陟縣圪壋店鎮圪壋店村黨總支副書記李海龍說:“俺村1.1萬口人,過去吃又渾、又硬的自備井水,水垢多、水質差,現在全吃上甘甜衛生的丹江水了。”

      為了讓更多城鄉群眾用上南水北調水,我市謀劃了總投資28.47億元、惠及全市178萬農村群眾的十大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截至目前,近三分之二水廠已經建成或主體完工,供水管網改造完成近九成,178個村29.9萬群眾率先用上了南水北調水等優質地表水。武陟縣南水北調配套水廠工程部經理張巧玲說:“如今,水廠向東供水已延伸至圪壋店鎮以東喬廟鎮,目前全縣城鄉居民有24萬人吃上了丹江水。”

      經過連續多年為龍源湖、群英河、黑河、大沙河和郇封嶺地下漏鬥區進行生態補水,既改善了補水區生態環境,又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截至2023年11月1日,南水北調工程累計為我市生態補水7196.69萬立方米。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焦作段采訪時記者看到,蜿蜒北上的總幹渠,猶如一條五彩的巨龍,成為中線工程最美風景線,穿城而過的城區段發生的巨變更令人振奮。南水北調·天河公園如一條五彩帶,美的醉人,市南水北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的12個節點公園美不勝收,昔日環境髒亂差的城市之傷變成了國家AAAA旅遊景區。在天河法治主題公園唱戲的劇團負責人孫先貴說:“天河公園成了市民和戲迷的好去處,今年夏天,火車站南廣場幾乎每天都舉辦戲迷演唱會。”

      南水北調城區段環境的改善促進了經濟發展,幹渠兩邊寸土寸金,一座座樓房拔地而起,新開發的眾盛·城際花園、碧桂園·翡翠灣等樓盤市場紅火。

      廣大城區段搬遷群眾成了最大受益者,40008戶、1.8萬人搬進了新居。解放區王褚街道士林村搬遷戶72歲的靳棵勤說:“俺老兩口住一套80平方米的新房,住的條件好,周邊環境更好,家家都過上好日子了。”

    (記者原文釗)

     

    總值班:王靜鋒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陳 琦

    編 輯:李潤生

    校 對:謝萬裏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