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河南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豫論場丨開戲就要唱完,這就是專業精神
更新時間:2023-7-17 9:37:02    來源:大河網

  “一場普通的演出,讓人們看到豫劇演員們的專業精神,也引起了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議,這是好事。”

  □本報評論員 丁新科

  豫劇有多火?

  近日,央視網發了一段豫劇團在安陽下鄉演出時的短視頻,引來網友紛紛點讚。視頻中,演員們身著厚厚的戲服,大汗淋漓,但仍堅持唱完。

  台上人一板一眼,台下人如癡如醉,在這個夏季的某個瞬間,豫劇與觀眾的雙向奔赴讓網友感動,“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也有網友提出,就不能緩緩,一定要這個時間唱?馬上就有人出來“科普”:“老祖宗留下的規矩,開戲就要唱完。”

  “開戲就要唱完”,不僅代表一種堅守的力量,也從側麵證明了豫劇的活力。這個天氣還有活兒接,恰恰說明劇團得到了群眾的認可——有人請,才有人唱。

  也有眼尖的網友看到,台下全是大爺大媽,年輕人很少。是不是等這批觀眾老去,就沒人看戲了?馬上就有人反駁:“本人90後,開始排斥,現在慢慢習慣聽戲。”有年輕觀眾說:“我是00後,也愛上這個調調,正常不正常?”有人跟帖:“正常,因為我也是。”可見,在年輕一代中,豫劇同樣有觀眾基礎。

  豫劇是紮根群眾的藝術,接地氣是其鮮明的特點,它既有“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裏走出來我保國臣”式家國情懷,也有“親家母,你坐下”式家長裏短,忠孝道義此間談,懲惡揚善美名揚。常香玉大師“戲比天大”不僅是說給演員聽的,也是對職業精神的生動詮釋。豫劇豐富的精神內涵是其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紮根於人民群眾的藝術,群眾自然熱捧。“三天不吃饃,也要聽劉忠河”,豫東群眾這樣稱讚心目中的名角;今年年初,漯河市豫劇團在安徽臨泉演出,再次上演萬人空巷景象,當地群眾早早就來到舞台前等候……不僅河南人愛聽,豫劇在山東、安徽、江蘇等省份同樣也廣受歡迎。群眾的期盼,正是豫劇堅守的價值所在。

  不可否認,在娛樂方式多元化的今天,許多劇團仍舉步維艱,豫劇演員時刻麵臨著生存的挑戰,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社交媒體發達,促使一些豫劇演員轉戰抖音等平台,直播唱戲、對飆唱功,積累了數量可觀的粉絲,這也是豫劇在新形勢下創新傳播的體現。

  一場普通的演出,讓人們看到豫劇演員們的專業精神,也引起了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議,這是好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拿出更多精品力作,讓優秀劇目更加深入人心、深入群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聞編輯:楊銘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豫論場丨開戲就要唱完,這就是專業精神
    2023-7-17 9:37:02    來源:大河網

      “一場普通的演出,讓人們看到豫劇演員們的專業精神,也引起了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議,這是好事。”

      □本報評論員 丁新科

      豫劇有多火?

      近日,央視網發了一段豫劇團在安陽下鄉演出時的短視頻,引來網友紛紛點讚。視頻中,演員們身著厚厚的戲服,大汗淋漓,但仍堅持唱完。

      台上人一板一眼,台下人如癡如醉,在這個夏季的某個瞬間,豫劇與觀眾的雙向奔赴讓網友感動,“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也有網友提出,就不能緩緩,一定要這個時間唱?馬上就有人出來“科普”:“老祖宗留下的規矩,開戲就要唱完。”

      “開戲就要唱完”,不僅代表一種堅守的力量,也從側麵證明了豫劇的活力。這個天氣還有活兒接,恰恰說明劇團得到了群眾的認可——有人請,才有人唱。

      也有眼尖的網友看到,台下全是大爺大媽,年輕人很少。是不是等這批觀眾老去,就沒人看戲了?馬上就有人反駁:“本人90後,開始排斥,現在慢慢習慣聽戲。”有年輕觀眾說:“我是00後,也愛上這個調調,正常不正常?”有人跟帖:“正常,因為我也是。”可見,在年輕一代中,豫劇同樣有觀眾基礎。

      豫劇是紮根群眾的藝術,接地氣是其鮮明的特點,它既有“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裏走出來我保國臣”式家國情懷,也有“親家母,你坐下”式家長裏短,忠孝道義此間談,懲惡揚善美名揚。常香玉大師“戲比天大”不僅是說給演員聽的,也是對職業精神的生動詮釋。豫劇豐富的精神內涵是其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紮根於人民群眾的藝術,群眾自然熱捧。“三天不吃饃,也要聽劉忠河”,豫東群眾這樣稱讚心目中的名角;今年年初,漯河市豫劇團在安徽臨泉演出,再次上演萬人空巷景象,當地群眾早早就來到舞台前等候……不僅河南人愛聽,豫劇在山東、安徽、江蘇等省份同樣也廣受歡迎。群眾的期盼,正是豫劇堅守的價值所在。

      不可否認,在娛樂方式多元化的今天,許多劇團仍舉步維艱,豫劇演員時刻麵臨著生存的挑戰,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社交媒體發達,促使一些豫劇演員轉戰抖音等平台,直播唱戲、對飆唱功,積累了數量可觀的粉絲,這也是豫劇在新形勢下創新傳播的體現。

      一場普通的演出,讓人們看到豫劇演員們的專業精神,也引起了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議,這是好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拿出更多精品力作,讓優秀劇目更加深入人心、深入群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聞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