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即時滾動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人文山陽 > 文化焦作 > 正文

經典山陽

武陟:看不夠的黃河風光
更新時間:2017-9-8 16:51:43    來源:焦作日報

  這裏是黃河中下遊的分界點,這裏是黃河堤壩的起始點,這裏是治河文化的薈萃地。

  因大河而建,因大河而興,滔滔不絕的黃河水浸透了這裏的一切。

  這裏就是武陟,殷商舊都,治黃重地,九州通衢,董永故裏。

  近日,記者走進武陟,走進“黃河文化之鄉”,一探母親河在這裏締造的璀璨文明。

  由武陟縣城南上至黃河大堤,當記者行至嘉應觀鄉禦壩村南的黃河大堤時,便見一塊高大的景觀石聳立路邊,其上書“黃河左岸中下遊分界處”。同行的武陟縣黃河文化研究中心負責人李從喜、武陟縣知名文化人荊小斌站在此處,順碑界指向東邊說:“那邊就是桃花峪黃河大橋。”在李從喜與荊小斌的指引下,記者看到碑界的對麵還有一通於“雍正二年四月”所立的“禦壩”碑,碑高約2米,雖經百年,但字跡清晰可辨。

  “禦壩”碑周圍已經按照遊園樣式建設,古老的石碑在花草與涼亭的映襯下,更顯高聳與古樸。看來,武陟縣正在努力嚐試做大黃河文化文章,做強黃河文化產業。

  離“禦壩”碑不遠便是人民勝利渠渠首。1952年10月,是人民勝利渠渠首建成後的第一個秋天,毛主席興致勃勃地來到了這裏。人民勝利渠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政府在黃河下遊興建的第一個大型引黃灌溉工程,它結束了龍王“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曆史,揭開了開發利用黃河水資源的序幕。

  隨後,記者一行由禦壩村向北行至商村,村中最顯眼的土塚便是湯王陵。話說,商湯過河滅夏後,曾將都城定於先祖契(大禹治水時的功臣)的故地武陟。令人動容的是,3000多年來,當地百姓依然為湯王守陵。現在的守陵人、75歲的張金祥指著一棵蒼老的“人”字槐說:“這棵樹是隋唐大將尉遲敬德在黃河邊打仗時種植的。”

  “人”字槐樹幹已被掏空,但生命力依舊頑強,綠色的葉子掛在黑色的枝丫上,別有味道。

  大河激蕩,不同的時空在武陟黃河大堤兩岸交錯出現,厚重的黃河文化在這裏表露無遺。漫步武陟黃河大堤,記者行一路,看一路風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應觀自不必說。在這裏,從皇帝到大臣,再到普通的治水能士,以及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數不清的治水故事,都被鐫刻進了嘉應觀齊縫的古老磚牆裏。

  與嘉應觀裏蘊藏著的轟轟烈烈的治水史相比,同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妙樂寺塔伴著大河濤聲,更顯寂寥空遠。妙樂寺塔是我國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五代大型磚塔。據碑載,塔下珍藏佛之舍利。

  為了更好保護妙樂寺塔,凸顯武陟黃河文化特點,近幾年來,武陟縣將妙樂寺作為重要的文化產業項目進行保護性開發。

  李從喜告訴記者,武陟宗教文化豐富,嘉應觀以真人為原型,供奉的是曆代治水名臣;妙樂寺是佛家聖地,武陟城內的千佛閣是佛道合一的處所,青龍宮則體現了民間的祈雨文化。

  美景之中,自然生長美妙的愛情故事。沁河大堤下,董永與七仙女合唱了一曲千年戀歌。千百年來,他們的歌聲早已飛遍了大河內外,甚至飛到了大洋彼岸。

  山河作美,人文薈萃,武陟黃河文化產業呼之欲出。

  據武陟縣文產辦副主任瞿寧介紹,近年來,武陟縣委、縣政府傾力打造黃河文化名片,作為武陟文化產業發展的著力點。目前,武陟縣正在圍繞嘉應大觀園、嘉應小鎮、鑫居休閑觀光農業示範園等項目建設,全力推進嘉應觀黃河文化旅遊區項目工程。

  嘉應觀黃河文化旅遊區是河南省沿黃旅遊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焦作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全市十大文化旅遊園區之一,也是武陟縣實施旅遊提升戰略的重要板塊,先後被列入2014年、2015年河南省A類重點建設項目,2015年中國旅遊投資優選項目名錄。該旅遊區規劃總麵積22平方公裏,位於黃河中下遊分界處,是一個充分展示黃河文化和大河風光,集曆史文化、科普教育、休閑度假、娛樂觀光於一體的大型文化旅遊綜合性風景旅遊區。(記者 王瑋萱

文章編輯:李洋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廣告服務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網友幫忙團熱線:(0391)8797395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395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郵編:454002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 舉報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號 報業·國貿大廈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