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專題製作 > 學習實踐 > 正文

新聞專題製作

堅持人民至上 走共同富裕道路
□曾 勉
更新時間:2021-12-3 14:56:12    來源:焦作日報

  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與核心價值理念,也是中國民生保障事業的本真底色與核心要義。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全方位總結了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指出“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堅持人民至上”是黨百年曆程的寶貴經驗之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補齊民生保障短板、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是社會建設的緊迫任務。”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始終如一,並不斷豐富和拓展其時代內涵。

  ——堅持人民至上,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標。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高度重視民生工作,不懈探索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積極帶領工農群眾進行土地鬥爭,分土地給農民;出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等法律規定,保障工人的切身利益;建立合作社、發展對外貿易,解決群眾的衣食住疾病衛生婚姻問題,矢誌踐行“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依據現實情況采取與經濟體製相配套的民生保障措施,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確保單位職工及其直係親屬的福利保障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在農村建立集體福利製度,實行“五保”製度和合作醫療、免費的基礎教育與救災製度,搭建中國農村居民的民生保障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黨明確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伴隨此階段社會經濟體製的空前變革,民生保障製度逐步從單位化、集體化走向社會化,民生事業逐步走向成熟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將民生建設作為社會建設的重點來抓,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係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打贏脫貧攻堅戰,曆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創造出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宣告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指標設定覆蓋就業、收入、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諸多民生領域,開啟民生保障事業全麵發展的新階段。

  ——堅持人民至上,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而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則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一方麵,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發展就難以提供現實基礎解決民生問題,更不必說改善民生、做大民生,這正是將發展擺在重要位置的原因。實踐中,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經濟發展,認清形勢、艱苦奮鬥,帶領人民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窮二白、封閉落後走向溫飽,再到繁榮富強全麵小康,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另一方麵,黨明確指出發展的目的在於“增進民生福祉、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強調“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事實上,民生既是發展的落腳點,也是發展的動力源和穩定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黨和國家審時度勢,強力落實“兩個確保、三條保障線”,確保養老金、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時足額發放。推行醫療和住房改革、建立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建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通過多方位落實民生保障措施,給足人民安全感,從而提振居民消費,有效化解社會經濟風險。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時期,黨再次作出英明決策,積極推進穩民生的係列政策措施,既解除了人民的後顧之憂,又增加了居民收入,最大程度削減經濟危機風波帶給中國的影響,在危機中創造出生機。

  ——堅持人民至上,走共同富裕道路,共享幸福未來。黨的百年曆程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堅持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立場,決定了黨領導人民共建民生事業的理念與方法,決定了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根本價值取向。一百年來,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不斷邁向共同富裕的宏偉目標。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為重要的位置,對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與實踐路徑作出了更加具體的闡釋。第一,中國已經到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曆史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球收入不平等問題突出,一些國家貧富分化,中產階層塌陷,導致社會撕裂、政治極化、民粹主義泛濫,教訓十分深刻!我國必須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促進共同富裕,實現社會和諧安定。”當下,中國已積累並在持續注入更加豐厚的社會財富,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有力推動了經濟發展,也對就業和收入分配帶來深刻影響,包括一些負麵影響,需要有效應對和解決。因此,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上,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紮實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第二,實現共同富裕的偉大奮鬥目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促進共同富裕的核心在於合理調節社會的財富分配格局,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縮小貧富差距。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過程必定是複雜而艱巨的,辦好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要堅持循序漸進,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第三,共同富裕是一個總體性的概念。在性質上,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式的富裕,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時富裕,而是程度有異分階段的全社會共同富裕;在人群上,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而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地區上,不是分成“城市一塊、農村一塊,或者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各一塊,各提各的指標”,要有全局性的共同富裕;在內容上,共同富裕不僅要求物質富裕,還要求精神富裕,是精神和物質的統一。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勠力同心,正闊步邁進更美好的共同富裕新時代。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堅持人民至上 走共同富裕道路
□曾 勉
2021-12-3 14:56:12    來源:焦作日報

  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與核心價值理念,也是中國民生保障事業的本真底色與核心要義。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全方位總結了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指出“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堅持人民至上”是黨百年曆程的寶貴經驗之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補齊民生保障短板、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是社會建設的緊迫任務。”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始終如一,並不斷豐富和拓展其時代內涵。

  ——堅持人民至上,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標。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高度重視民生工作,不懈探索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積極帶領工農群眾進行土地鬥爭,分土地給農民;出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等法律規定,保障工人的切身利益;建立合作社、發展對外貿易,解決群眾的衣食住疾病衛生婚姻問題,矢誌踐行“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依據現實情況采取與經濟體製相配套的民生保障措施,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確保單位職工及其直係親屬的福利保障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在農村建立集體福利製度,實行“五保”製度和合作醫療、免費的基礎教育與救災製度,搭建中國農村居民的民生保障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黨明確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伴隨此階段社會經濟體製的空前變革,民生保障製度逐步從單位化、集體化走向社會化,民生事業逐步走向成熟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將民生建設作為社會建設的重點來抓,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係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打贏脫貧攻堅戰,曆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創造出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宣告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指標設定覆蓋就業、收入、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諸多民生領域,開啟民生保障事業全麵發展的新階段。

  ——堅持人民至上,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而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則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一方麵,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發展就難以提供現實基礎解決民生問題,更不必說改善民生、做大民生,這正是將發展擺在重要位置的原因。實踐中,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經濟發展,認清形勢、艱苦奮鬥,帶領人民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窮二白、封閉落後走向溫飽,再到繁榮富強全麵小康,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另一方麵,黨明確指出發展的目的在於“增進民生福祉、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強調“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事實上,民生既是發展的落腳點,也是發展的動力源和穩定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黨和國家審時度勢,強力落實“兩個確保、三條保障線”,確保養老金、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時足額發放。推行醫療和住房改革、建立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建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通過多方位落實民生保障措施,給足人民安全感,從而提振居民消費,有效化解社會經濟風險。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時期,黨再次作出英明決策,積極推進穩民生的係列政策措施,既解除了人民的後顧之憂,又增加了居民收入,最大程度削減經濟危機風波帶給中國的影響,在危機中創造出生機。

  ——堅持人民至上,走共同富裕道路,共享幸福未來。黨的百年曆程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堅持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立場,決定了黨領導人民共建民生事業的理念與方法,決定了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根本價值取向。一百年來,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不斷邁向共同富裕的宏偉目標。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為重要的位置,對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與實踐路徑作出了更加具體的闡釋。第一,中國已經到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曆史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球收入不平等問題突出,一些國家貧富分化,中產階層塌陷,導致社會撕裂、政治極化、民粹主義泛濫,教訓十分深刻!我國必須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促進共同富裕,實現社會和諧安定。”當下,中國已積累並在持續注入更加豐厚的社會財富,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有力推動了經濟發展,也對就業和收入分配帶來深刻影響,包括一些負麵影響,需要有效應對和解決。因此,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上,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紮實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第二,實現共同富裕的偉大奮鬥目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促進共同富裕的核心在於合理調節社會的財富分配格局,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縮小貧富差距。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過程必定是複雜而艱巨的,辦好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要堅持循序漸進,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第三,共同富裕是一個總體性的概念。在性質上,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式的富裕,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時富裕,而是程度有異分階段的全社會共同富裕;在人群上,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而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地區上,不是分成“城市一塊、農村一塊,或者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各一塊,各提各的指標”,要有全局性的共同富裕;在內容上,共同富裕不僅要求物質富裕,還要求精神富裕,是精神和物質的統一。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勠力同心,正闊步邁進更美好的共同富裕新時代。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

文章編輯:趙銀岷 
 
相關信息:
多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調研
從源遠流長的文化中遇見“可愛的中國”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見效
從三個維度看統一戰線強大法寶作用
守住拒腐防變防線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
堅持教育實踐兩手抓兩促進
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