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社會新聞 > 社會新聞 > 正文

社會新聞

溫縣發現一清代護林碑刻
楊聯光撰文,反映了當時民間環境保護狀況
更新時間:2022-8-16 15:21:39    來源:焦作晚報

  近日,溫縣番田鎮西留石村村民在收集資料編寫村史時,意外發現一通清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的“禁斷樵牧”碑,碑高178厘米、寬68厘米、厚17厘米。

  通過初步研究,眾人發現該碑碑文正麵有219字,由司馬懿故裏——溫縣招賢鄉安樂寨人楊聯光撰文。楊聯光,清代史學家、翰林學士楊碾的大弟弟,後中進士,官職翰林待詔,故宅懸有“忠烈千秋”的匾額。時年題寫碑文時,楊聯光為庠生。

  楊聯光曾與楊碾因奏請皇上追封先祖楊四將軍而立下汗馬之功。當代著名作家、畫家舒乙先生曾讚“兩代五名士,百年一將軍”中的“兩代五名士”就包含有此兩人。安樂寨距西留石村3公裏,楊家與西留石村世有聯姻,故囑楊聯光撰寫碑文。安樂寨楊氏後裔稱,這是迄今發現的由楊聯光撰寫的唯一碑文。

  據碑文記載,西留石村“草木陰翳”,“而無知之牧豎樵子任意踐踏,四方世姻故舊所經見者,莫不心焉傷之,況其子孫乎?今合族公議條規永遠禁止,上以妥祖考之靈,下以慰雲仍之心,然又恐其久而仍無忌也,因將規條勒諸貞瑉,以垂炯戒於不朽雲”。

  該碑碑陰記載了“禁止牧樵規目”七條規定,由西留石、西南馬兩村合族同立。

  據專家介紹,用碑刻的形式訂立鄉規民約,來規範人們的日常行為,是自古以來中國民間解決某類生存問題的普遍手段,也是為了人們更好地生存而采取的用道德約束方式保護環境的一種策略。

  因而,這通碑刻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碑由民眾主導所立,真實反映了當時民間保護生態環境的現狀。既然立碑,民間保護環境的行為就不隻停留在思想層麵,而是有了充分實踐。該碑的發現對研究探討清代豫北地區民間環境保護狀況至關重要,也對研究清代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狀況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記者 王瑋萱 通訊員 鐵城)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溫縣發現一清代護林碑刻
    楊聯光撰文,反映了當時民間環境保護狀況
    2022-8-16 15:21:39    來源:焦作晚報

      近日,溫縣番田鎮西留石村村民在收集資料編寫村史時,意外發現一通清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的“禁斷樵牧”碑,碑高178厘米、寬68厘米、厚17厘米。

      通過初步研究,眾人發現該碑碑文正麵有219字,由司馬懿故裏——溫縣招賢鄉安樂寨人楊聯光撰文。楊聯光,清代史學家、翰林學士楊碾的大弟弟,後中進士,官職翰林待詔,故宅懸有“忠烈千秋”的匾額。時年題寫碑文時,楊聯光為庠生。

      楊聯光曾與楊碾因奏請皇上追封先祖楊四將軍而立下汗馬之功。當代著名作家、畫家舒乙先生曾讚“兩代五名士,百年一將軍”中的“兩代五名士”就包含有此兩人。安樂寨距西留石村3公裏,楊家與西留石村世有聯姻,故囑楊聯光撰寫碑文。安樂寨楊氏後裔稱,這是迄今發現的由楊聯光撰寫的唯一碑文。

      據碑文記載,西留石村“草木陰翳”,“而無知之牧豎樵子任意踐踏,四方世姻故舊所經見者,莫不心焉傷之,況其子孫乎?今合族公議條規永遠禁止,上以妥祖考之靈,下以慰雲仍之心,然又恐其久而仍無忌也,因將規條勒諸貞瑉,以垂炯戒於不朽雲”。

      該碑碑陰記載了“禁止牧樵規目”七條規定,由西留石、西南馬兩村合族同立。

      據專家介紹,用碑刻的形式訂立鄉規民約,來規範人們的日常行為,是自古以來中國民間解決某類生存問題的普遍手段,也是為了人們更好地生存而采取的用道德約束方式保護環境的一種策略。

      因而,這通碑刻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碑由民眾主導所立,真實反映了當時民間保護生態環境的現狀。既然立碑,民間保護環境的行為就不隻停留在思想層麵,而是有了充分實踐。該碑的發現對研究探討清代豫北地區民間環境保護狀況至關重要,也對研究清代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狀況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記者 王瑋萱 通訊員 鐵城)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