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山陽尋跡 > 山陽尋跡 > 正文

經典山陽

郇封鎮鹽堿地的傳說
更新時間:2014-12-2 10:44:19    來源:焦作網-焦作晚報

    馮丈村西北行20多公裏,是修武縣郇封鎮。郇封鎮在元朝的時候出了個大人物叫薛澍,是號稱“薛半縣”的郇封薛氏一世祖。他進士出身,自幼聰慧,學術精純,在朝中居官時與許衡很要好,後來娶了當朝公主為妻。他利用在朝廷中的影響,推行漢服、漢禮等漢族文化,學術上宗主孔孟,政治上用夏變夷,極大地緩解了元朝初期的社會矛盾,直至“吏部尚書,兼掌五部事”,位極人臣,嘔心瀝血為元朝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一輩子克勤克儉,家無餘財,皇帝看他一生廉儉,又是皇親重臣,就叫他任意討要封賞。但他歸心已定,無欲無求,隻期望回歸故土,平安老死鄉裏。對子孫後代,他不求聞達於諸侯,隻盼他們能自耕自食。

    皇帝看薛澍一輩子功勞蓋世,就想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當皇帝聽說他想要後世子孫耕讀自食時,思忖了一下說:“那就撿地隨便種吧!”皇帝的意思是讓他們撿那些好的土地,不論多少隨便種,種多少都是他家的。

   皇帝諭旨,金口玉言,誰敢不聽?可是,當地傳說土地爺年紀太大了,沒有聽錯,但理解錯了,把“撿地”隨便種理解成“堿地”隨便種了!這下可妥了,凡是老爺子的後人,種哪裏哪裏就成了鹽堿地。馮丈村就有郇封鎮那個望族的後人,所以馮丈村不缺的是鹽堿地。當然,這是對鹽堿地一個調侃式的傳說。話又說回來了,百味鹽為主,如果沒有了鹽,飯菜就會失去滋味。懷縣遠離大海,現在我們吃的食鹽大都是礦鹽、海鹽,原來可不是,原來吃的食鹽就是當地利用鹽堿地生產的一種小鹽。在舊社會,吃海鹽很奢侈。

    馮丈村周圍的土地,即使是植被最繁茂的地塊,其間隙也都分布有一些白色的不毛之地,舊時人們習慣把這樣的土地稱為鹽堿地或鹽堿灘,這些地方雖然不長莊稼,但是出鹽。馮丈村的小鹽一直吃到解放初,後來就都改吃大鹽了。海鹽的成本低,也不需要那麼多工序,價格也很便宜,剛開始的時候兩個雞蛋就可以換0.5公斤大鹽,人們再也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用那麼多工序去製小鹽了。再後來,引黃河水澆灌,改良了土壤,種植了水稻和蓮藕,鹽堿地就慢慢消失了……

    □薛更銀

 

文章編輯: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郇封鎮鹽堿地的傳說
    2014-12-2 10:44:19    來源:焦作網-焦作晚報

        馮丈村西北行20多公裏,是修武縣郇封鎮。郇封鎮在元朝的時候出了個大人物叫薛澍,是號稱“薛半縣”的郇封薛氏一世祖。他進士出身,自幼聰慧,學術精純,在朝中居官時與許衡很要好,後來娶了當朝公主為妻。他利用在朝廷中的影響,推行漢服、漢禮等漢族文化,學術上宗主孔孟,政治上用夏變夷,極大地緩解了元朝初期的社會矛盾,直至“吏部尚書,兼掌五部事”,位極人臣,嘔心瀝血為元朝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一輩子克勤克儉,家無餘財,皇帝看他一生廉儉,又是皇親重臣,就叫他任意討要封賞。但他歸心已定,無欲無求,隻期望回歸故土,平安老死鄉裏。對子孫後代,他不求聞達於諸侯,隻盼他們能自耕自食。

        皇帝看薛澍一輩子功勞蓋世,就想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當皇帝聽說他想要後世子孫耕讀自食時,思忖了一下說:“那就撿地隨便種吧!”皇帝的意思是讓他們撿那些好的土地,不論多少隨便種,種多少都是他家的。

       皇帝諭旨,金口玉言,誰敢不聽?可是,當地傳說土地爺年紀太大了,沒有聽錯,但理解錯了,把“撿地”隨便種理解成“堿地”隨便種了!這下可妥了,凡是老爺子的後人,種哪裏哪裏就成了鹽堿地。馮丈村就有郇封鎮那個望族的後人,所以馮丈村不缺的是鹽堿地。當然,這是對鹽堿地一個調侃式的傳說。話又說回來了,百味鹽為主,如果沒有了鹽,飯菜就會失去滋味。懷縣遠離大海,現在我們吃的食鹽大都是礦鹽、海鹽,原來可不是,原來吃的食鹽就是當地利用鹽堿地生產的一種小鹽。在舊社會,吃海鹽很奢侈。

        馮丈村周圍的土地,即使是植被最繁茂的地塊,其間隙也都分布有一些白色的不毛之地,舊時人們習慣把這樣的土地稱為鹽堿地或鹽堿灘,這些地方雖然不長莊稼,但是出鹽。馮丈村的小鹽一直吃到解放初,後來就都改吃大鹽了。海鹽的成本低,也不需要那麼多工序,價格也很便宜,剛開始的時候兩個雞蛋就可以換0.5公斤大鹽,人們再也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用那麼多工序去製小鹽了。再後來,引黃河水澆灌,改良了土壤,種植了水稻和蓮藕,鹽堿地就慢慢消失了……

        □薛更銀

     

    文章編輯:wxj 
     
    相關信息:
    冶王城,淹沒在曆史裏的輝煌
    王母泉村的傳說
    植根於民間的太極忽雷拳
    柳莊三官廟
    北朱村的四麵大門
    沁陽市梁氏祖祠
    樊姓始祖仲山甫
    北朱村紅拳先輩張光先
    司馬承禎與宋之問的詩歌唱和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