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張培紅展示自己珍藏的老照片。
“焦作市區給我印象最深的有3個地方!”8月12日,我市退休教師張培紅向記者展示了一組老照片,講述了她眼中的城市變遷。
7月30日,本報以《我和人民公園的故事》為題,聚焦市人民公園為慶祝建園65周年舉辦的老照片展,深入報道了這些老照片背後的故事,展現了城市的滄桑巨變。今年75歲的張培紅看到報道後深有感觸,她致電本報給予好評的同時,也找出自己珍藏的老照片,打開了記憶的閘門。
1969年,張培紅從外地調入焦作工作。當時,22歲的她對這個陌生的小城市充滿好奇心和新鮮感。閑暇時間,她經常去逛街。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焦作文化娛樂設施較為匱乏,市區隻有一個綜合性公園——人民公園。幾乎每個雙休日,張培紅都要和丈夫、孩子、婆婆等親屬一起到人民公園玩半天。
在張培紅展示的老照片中,有一張她和愛人以及兩個女兒的全家福,拍攝於1977年春天,背景是人民公園紀念塔。
有多張照片是她和孩子在吊橋上照的。“當時公園裏設施簡陋,我覺得最好玩的就是吊橋。”張培紅說,吊橋的橋麵由木板搭建,走在上麵搖搖晃晃,經常有人故意晃動橋身,吊橋晃得厲害,人們走在上麵心驚肉跳。
“現在出門就是遊園、廣場,遊樂設施隨處可見。將這些老照片的故事講給年輕人聽,讓他們知道我們城市發展的變化之快。”張培紅說。
市貿易大廈、烈士街也是張培紅印象深刻的地方。上世紀70年代,市貿易大廈所在位置還是一個廣場,附近有電影院、戲院,在這裏購票看戲、看電影給她留下了美好記憶。進入上世紀80年代,市貿易大廈建成,由於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大的商場,許多人進去後迷失了方向。如今,城市商圈逐漸南移,市貿易大廈早已失去“大”的地位。
執教期間,每年清明節,張培紅都帶學生前往位於烈士街的市烈士陵園掃墓。以前的烈士街是土路,塵土飛揚,從此經過滿身灰土。這是烈士街給她留下的深刻印象。如今,烈士街寬敞、整潔,兩旁樓房挺立,城市環境越來越美。
(記者 李曉軍 攝影報道)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張培紅展示自己珍藏的老照片。
“焦作市區給我印象最深的有3個地方!”8月12日,我市退休教師張培紅向記者展示了一組老照片,講述了她眼中的城市變遷。
7月30日,本報以《我和人民公園的故事》為題,聚焦市人民公園為慶祝建園65周年舉辦的老照片展,深入報道了這些老照片背後的故事,展現了城市的滄桑巨變。今年75歲的張培紅看到報道後深有感觸,她致電本報給予好評的同時,也找出自己珍藏的老照片,打開了記憶的閘門。
1969年,張培紅從外地調入焦作工作。當時,22歲的她對這個陌生的小城市充滿好奇心和新鮮感。閑暇時間,她經常去逛街。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焦作文化娛樂設施較為匱乏,市區隻有一個綜合性公園——人民公園。幾乎每個雙休日,張培紅都要和丈夫、孩子、婆婆等親屬一起到人民公園玩半天。
在張培紅展示的老照片中,有一張她和愛人以及兩個女兒的全家福,拍攝於1977年春天,背景是人民公園紀念塔。
有多張照片是她和孩子在吊橋上照的。“當時公園裏設施簡陋,我覺得最好玩的就是吊橋。”張培紅說,吊橋的橋麵由木板搭建,走在上麵搖搖晃晃,經常有人故意晃動橋身,吊橋晃得厲害,人們走在上麵心驚肉跳。
“現在出門就是遊園、廣場,遊樂設施隨處可見。將這些老照片的故事講給年輕人聽,讓他們知道我們城市發展的變化之快。”張培紅說。
市貿易大廈、烈士街也是張培紅印象深刻的地方。上世紀70年代,市貿易大廈所在位置還是一個廣場,附近有電影院、戲院,在這裏購票看戲、看電影給她留下了美好記憶。進入上世紀80年代,市貿易大廈建成,由於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大的商場,許多人進去後迷失了方向。如今,城市商圈逐漸南移,市貿易大廈早已失去“大”的地位。
執教期間,每年清明節,張培紅都帶學生前往位於烈士街的市烈士陵園掃墓。以前的烈士街是土路,塵土飛揚,從此經過滿身灰土。這是烈士街給她留下的深刻印象。如今,烈士街寬敞、整潔,兩旁樓房挺立,城市環境越來越美。
(記者 李曉軍 攝影報道)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